1. 感性
感性,而不是性感。
性感,是一种基于体态、状态、激素的生理状态,是一种带着肉感和压力的刺激。
感性,则是一种经过长期研习而修炼成的感觉,可以是眼神,可以是谈吐,也可以是讲话的方式,或者是转头的小动作。根据我的总结,感性是在动态中传递的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性感可以是天生带来的,也是可以外界加工的:嘴唇红润、丰乳肥臀,抑或是皮肤滑腻。但是,感性必须经过后天无间断的模仿、演练,才能潜移默化地成为自己的特质。
感性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它一定要是动态的、流畅的,体现在举手投足、一笑回眸中。静态仅仅能传递漂亮或者性感,传递不了感性的温度。
这就是说,感性无法靠投机取巧、后期精修图制造,这也体现在某些特别有流量的当红“小花”身上。杂志上美到毫无死角,可在电视屏幕上的表现却常常是扭捏露怯,更不用说在活动现场看本人了。
既然感性需要后天积淀和练习,那么时间越长,修炼级别越高,就会越自然,有一种浑然天生、毫无印迹的顺畅感,这和人生的走向是一样的。而颜值是在和时间抗争,是逆向的,两者截然不同。
法国女人的“颜值阶梯”比较长,这中间感性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她们对美丽的评价并不等同于颜值,那么她们就有了用更长久的时间来打磨自己的机会。经过时间的浸养,她们慢慢地一遍又一遍完善着自己,年纪越大,反而越有风韵和感觉,“优雅地老去”就此有了最精彩的呈现。
2. 精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把“精致”和“优雅”两个词并列提及,因为这两个词都没有具象的状态,很容易被混淆。
事实上,优雅和精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优雅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可精致却是一种人为操作的行为状态,里面全是细节,而且是实打实、一丝不苟的细节。
今天,精致好像变成了一个有点儿商业化的用词,说到精致,下一句就是让你掏钱包,消费升级。
事实上,精致绝对不仅仅体现在用物质包装的那些浪漫、美好的事物上。一个精致的人,做什么都会精致;一个不精致的人,即使被专业包装,也只能是“画虎画皮难画骨”,装得再像也不精致。
如何能够通达优雅这个层面呢?精致无疑是一条必经之路。但这种精致绝对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对每个细节孜孜不倦地力求完美,并且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使其成为刻骨的习惯。
3. 与众不同
不仅仅是衣服、包、首饰,在日常生活中,国内的很多女性在做选择时会下意识地看看左右,然后跟从大多数人的选择,这也是最容易的选择。
法国女人完全不同,她们对于自身的最高要求并不是成为一个美人(être belle),而是与众不同(être distingue)。
法国女人所期望的与众不同,其实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让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可以赢得大家的注意乃至进一步的关注。
第二层:用自己看起来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让自己和别人保持一点儿距离。
人生而不同,与其追求最完美的脸庞,不如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不同,后者才是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整个亚洲流行的网红脸在法国完全行不通。法国的知名女人,真的是各有各的不同。
根据我的观察,尽量拉开自己和别人的区别、显露自己的独特性是法国女人的特质,就是因为这些不同点,她们才会被看到、被欣赏,也被尊重。
4. 坚持
请问,女人最显老的部位到底在哪里?
手?脖子?下垂的胸?日渐粗壮的腰肢?这些好像都是,但是在我看来,那个冠得起“最”的部分绝不是这些。
是眼睛。当然不是眼周松弛的皱纹,而是眼神——能够透露内心的眼神。
如果你看一看中国女人,尤其是中年女人的眼睛,你就只觉得其人生悲苦、压力甚大。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经济一路腾飞,改变了每个人的人生,大家的生活都变得更加富足和充盈。
法国并不是一个容易生活的国家,常年经济不景气,常常有人失业,人们动辄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工作……可看看法国女人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她可能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她可能虚伪,带着社交的假笑;她可能霸道,不容别人评论自己的是非对错;她可能蛮横,不许别人干涉自己的人生……除了个别情况,大多数法国女人的眼睛里不会有无穷无尽的悲苦和诉说不尽的哀愁。
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这句话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满满的都是人生经验,有泪,更有血。
可是只有那些挨过打、流过泪、受过伤还能坚持下来的人才会懂,这个世界上有个一成不变的真理:很多时候,只要坚持到底,即使受挫,也会获得实打实的价值。
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极少有人不被其吸引,而被吸引之后由心生出的感觉之一,就是这样的人很美。
很多人追捧法国女人美若天仙的神话,可是却意识不到,世界上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美,每一分美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变成亚洲人眼中的“女神”,但每个女人,尤其是每个中年女人,都能美成“法国女人”。这是真理,不是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