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读书学不到的,非常认同,总结一下几点,后面会附上原文。
1.读书对生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然而生活的酸甜苦辣得自己去品味。
2.我们可以在书中学到很多方法和道理,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对生活充满信心,但我们得去做,去行动,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并总结成自己的原则,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3.读书让我们心安,但要警惕“舒适区”的陷阱让自己深陷其中。
5.我们在看完很多专栏之后我们收获各有不同的原因,老师都会在课后附上作业,让我们自己去思考,思考的越深,对自己的启发越大,而忽略了作业,就是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思考,过段时间就很容易忘记。
6.旅行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或许是读书学不到的。
附上原文:
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作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
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可惜的是,许多读书人,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读书可以代替阅历。
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阈值。也就是说,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经历痛苦,或许是风险,或许是损失,或许是恐惧,或许是你所厌弃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够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
读书最大的副作用。读书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舒适区」。而且会给你这么一种错觉:你读过了许多故事,自以为明白了许多道理,但你并不是真正明白,只是自己认为明白了而已。
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书中的悲欢离合,是主角的故事;书中的艰难决策,也是主角作出的。你始终只是一个观察者,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
当你真的遇到书里的情形时,即使你知道正确答案,你有勇气选择那一条路么?
读书多的人,大多有这么一种倾向:遇到任何一件事情,喜欢先退一步,好好思考,考虑完,再决定要不要前进。而结果往往是:算了,还是不要前进吧。
所以,去做一些平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去挑战自己的极限。不要怕风险,也不要怕损失。书可以教会你各种各样的招式,但如果你不在实战中用出来,就永远算不上一个高手。
做事拖延是因为内心有逃避的情绪,想去逃避本该做的事。
但你想要逃的,终将会去面对,并且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摆脱过。
最好的办法,就是忽略掉内心的恐慌,挣扎和对话,直接去做。
不去瞎想,不去多说,只是去做,你内心自然就会有力量。
以上是分享的文章,不知道你读后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