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英国乡村》
欧文的《英国乡村》犹如一首田园诗,又像一曲牧歌,给我们一种超然、恬静、优雅、纯朴的古典之美的享受。
《英国乡村》写于作者旅欧期间。1815年,欧文遍游英国,特别是苏格兰、爱尔兰的名胜古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工业革命的上升期,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传统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欧文在英国这个传统资本主义强国里,由于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对英国乡村所代表的古典道德与生活方式体味颇深,遂写下了《见闻记》和《布雷斯勃列奇田庄》等作品。《英国乡村》便是散文集《见闻记》中的第七篇。
《英国乡村》以优美的文笔介绍了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淳美的风俗人情,与代表着现代商业文明的大都市伦敦形成了对照。通读全篇,给人一种柔婉的人情味,同时又能让人体味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来。欧文对英国乡村的抒写,从英人对乡村的怀恋开始,由农事之乐,到风俗之美,再到文学的乡土情感,最终落笔到深蕴于这一切背后的道德之美。这样,逐层深入,一步步进入到英国传统文明的精神内核,在愈来愈浓郁的人情味中融入了深刻的历史感,从而确立了一个成熟的民族形象。
作者抒写英人对乡村生活的怀恋,是在与大都市伦敦的比较中开始的。开篇伊始,他就说“欲对英人的性格有所了解”,“必须深入农村”,造成一种悬念;在对这种悬念的解析中,揭出英人对乡村的那种“天然感情”;并在英人乡村生活与都市生活的比较中,写出了英人那种天然情感是如何在乡村得以彻底舒展的:解除了一切束缚,不必拘谨与客套,因而“欢欣舒畅”;也同样能享受到读书、音乐、游猎等各种上流社会的赏心乐事。
英人并不仅仅是像郊游那样悠游乡村,还亲身参与乡间劳作,进行农田耕作,经营园林景观;不仅仅享受自然,而且还研究自然,深谙自然的形式美并加以利用,凸显“点化之妙”。这种对自然农事的热爱,并不仅仅体现在苦心经营的园林之胜上,还体现在独具匠心的“平淡之极的普通住处”,所有这一切都“仿佛得之天然”,“丝毫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奇绝而浑成”。而且这一切,不仅仅是“富人雅士”的乐事,而且是漫然而成乡间风气,连贫苦农民也“力争上游”地“精心美化”。而风雅之士“不顾地位差别,而甘愿与人共享那里的纯朴之乐”,把“人们的感情融成一片”,使“压迫”与“不公”的“积怨较小”,从而有了一种“雍容祥和”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