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不咆哮,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启动原则.20秒内,让孩子立刻行动,分享给大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孩子在学习上总会磨蹭,一会喝水、一会削铅笔,就是没办法静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父母看到心里急得不得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发现,当一件事情启动时所需要的时间超过20秒时,这件事就会很难启动。
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平时玩手机的人很容易进入状态,一拿起手机,打开app,立刻就出现大量短平快的视频,吸引你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启动。
而如果去运动,你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较多,比如,找一套运动衣,换鞋,拿钥匙手机,这些事情远超20秒,就很难启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下定决心运动,依然很难做到。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快速开始一件事情,就要让它的启动时间变短,孩子的学习也一样,要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需要帮助孩子将启动学习所需的时间变短。具体怎么做呢?一起看看作者给出的建议。
一、列任务清单,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作者说,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将每天的作业列一个清单,让孩子找到最容易的,再找到次容易的,依次排列下来,然后开始行动。比如,我家孩子每次写作业都会先选择他觉得简单的数学,做完数学再写拼音,最后写识字,按难易程度写,他会更加容易接受。
因此,安排孩子的学习任务时,一定要先做容易的,再做困难的,容易的作业可以让孩子的大脑进行预热,帮助孩子快速行动,进入学习状态。
二、把一系列事情变成行为习惯,形成动力定型。
作者说“习惯成自然”这句话是有神经学依据的,一个新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在我们的大脑中建立一系列稳固的神经通路的过程,稳固的通路一旦形成,只要先启动一件事情,那后面一系列事情都会被顺序启动,轻松做到。
因此,在孩子的学习上,我们同样可以帮助孩子将行为习惯化。比如,我要求孩子吃完晚饭休息15分钟开始写作业,开始写之前会让他先上个洗手间,找好铅笔橡皮和作业本,先写简单的作业,再写难的作业。
一段时间下来,他可以慢慢形成一套固定的行为习惯,会更加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每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需要父母多花心思去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按照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