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在我国也被译为“微型教学”或“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自扮角色,录相后自我分析;或者邀请几位同事一起观看录相,然后分析、讨论、评价,以进一步修改教学预案。
“微格教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传入我国。有的教育学院还开展了微格教学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分为微格教学实验组和传统的教学实习对照组,以分析微格教学效果与传统实习效果的差异。在试验前,对两组都作了录相、评价,以保证初始的基本水平相同。在实验阶段,实验组用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法,对照组用传统的教学实习方法。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格教学对师范生教育实习和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效果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但在当时,“微格教学”在我国并没有被教师广泛使用起来。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微格教学”所需要的现代教学技术设备、设施当时还很不充分,开展微格教学所需要的物质保证有问题;二是当时在职教师进修的侧重面在学历达标,追求学历文凭,对于提高教学技能还没有那么迫切,所以“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很快就冷了下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投入地不断增加,开展“微格教学”的物质条件有了可靠保障;大部分教师通过“教师专业合格培训”,学历不达标问题也已不再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加之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实验热情又逐渐高涨起来。现在,有些师范院校在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前专门开设“微格教学课”。其中包括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角色扮演、观摩示范,组织受训者进行讨论,分析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设是我,该如何教”展开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沟通,提高教学技能。
为了推动“微格教学”的研究,建议各学校设立多媒体微格室,让教师能很方便的在其中对自己的教学实况录相,也方便教研组或备课组的老师们在一起边观看录相边讨论分析,有的放矢地修改教学预案。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会大有裨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