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言:曾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
“刚”不是暴虐之举,而一种勇于承担责任、奋力拼搏的气魄;“柔”不是卑怯柔弱,而是对待功名利禄时谦和退让的态度。在拼搏事业、开创家业、在外应酬方面要“刚”,而在追逐名利、守成安乐、居家享受方面则要“柔”。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刚和柔的关系,那么幸福的日子肯定不会长久。在曾国藩看来,在为人处世时,太柔或太刚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才是最高明的境界。凡是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善于把握刚柔之间的尺度,这样才能自立自强,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曾国藩自己也正是靠这种圆融通达、刚柔并济的处世方法,才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解决了社会上的诸多矛盾,使他既能享有盛名,又能够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