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师以“国学现代化”理念解读《论语》:乡党篇@10#18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ju,第四声)而作。
注释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记载孔子在山中行走,子路袭取一只雌雉,其余惊吓迅速高飞,飞翔一圈回来聚集一起。
️山梁:指山间的桥梁。
️共:同『拱』字。
主旨
孔子教导弟子要识时务。
今译
子路在山间桥梁上袭取一只雌雉,其他的雉惊骇飞起,在天空飞翔一圈又停在桥上。孔子责备子路说:“你袭取桥上歇息的雌雉,怎么算是得时宜啊?怎么是得时宜啊?”于是子路两手捧着雌雉放在地上,那雉鸟三次舒张羽翼,然后飞走了。
引述
做任何事情,适合时机是重要的因素。切合时机和情势,做起来十分顺当。否则便是不识时务,有违时令。丧失正当性,便成为不正当的行为。
孔子当时,有感于鸟能得其时,人缺不得其时。子路没有这种警觉性,居然去袭取雌雉。孔子用“时哉!时哉”来启发子路,要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看看当时的情况,是可为还是不可为。不应该想做就做,令人觉得不识时务。
生活智慧
(一)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而单独存在。在特定的时空背景,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时空一改变,对一件事情的观感和评价,也就随着有所改变。
(二)察言观色,如果用来讨好、奉承或谄媚,那就是小人行径。若是用以了解当时的气氛,判断是否可以采取那些行动,便是高度警觉的表现。
(三)识时务者为俊杰,表示做人做事,最好切合时机和情势的需要,为众人所欢迎。否则不合时宜,引起大家的反感,势必影响彼此的关系,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
建议
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只是不能用来讨好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