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塔拉通过教育完成了自我蜕变,脱离了原生家庭的桎梏。而我,即便已经30+,即便已经接受了大学教育,即便读了很多心里自助类的书籍,即便已经成为了一个7岁男宝的妈妈,可还是不能摆脱家庭的影响。而且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性格中,带着很多父亲的影子,比如喜欢怪罪于他人。
我觉得自己很奇怪。一方面,我特别喜欢从自身找原因,然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另外一方面,我又特别喜欢把原因归咎于别人。儿子三岁那年初夏,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和我同事一家去山区露营,晚上我老公跟一个陌生人很聊得来,就喝了点对方带的酒,结果喝多了。晚上睡觉时,帐篷里非常热,儿子刚睡着就被热醒,不停哭。我只好抱着儿子在外面凉快。等他睡着了,我再带他到帐篷去睡。结果一进帐篷,他又因为热而哭得满头是汗,我又带出去凉快。整个过程中,老公因为喝多了睡得很死,没有一点反应。因为一冷一热太多次,儿子后半夜发了烧,我喊老公帮忙他还是没反应。第二天一早回去后,儿子发烧转化成肺炎住院。那是儿子唯一一次住院。
因为这件事,我一直埋怨老公喝酒误事。但同时,我也一直在责怪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像同事家属阻止自己老公喝酒那样,劝阻我老公喝陌生人的酒。为什么我要选择和同事一起去露营,他们喜欢露营,已经露营很多次,很有经验,而那次是我们家唯一一次露营。想得次数多了,就觉得老公不靠谱,再想得多了,又觉得自己不靠谱。
儿子住院没几天就已痊愈,这件事也已过去几年。老公平时是一个挺靠谱的人,我呢,虽不算优秀,但也不算差。每当我因为这件事自责或者埋怨老公的时候,我都会想到爸爸。此时的我,跟爸爸一模一样。
爸爸经常感叹自己没本事,把自己责备得一无是处。同时又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假如当初怎么怎么样,自己一定能出人头地,假如自己有钱,就一定能够当上村长,然后就能当上支书,前途会一片光明。总之,爸爸会在自卑与自大的两极之间摇摆。我不喜欢这样,可是不知不觉间,我也变成了这样。每每想到这里,心里更添一丝难过。
另外,爸爸的悲观、爸爸的自怨自艾、爸爸的敏感、爸爸的内向似乎也完美地影响了我。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我总是在乐观与悲观之间、自信与自卑之间徘徊,我的性格敏感、多变。越意识到自己与爸爸的相似,越想改变,越想改变,越会陷入焦虑、自卑的泥沼。
当然,现阶段的我,比大学时代及以前成熟多了、理智多了、自信多了。但想起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自然而然还是想起来了爸爸。
当然,爸爸对我还有很多积极影响。
上小学后,每次爸爸看我们写作业,都要求我们坐端正,眼睛离书本一尺,这个好习惯让我受益良多,现在我的视力还能保持5.0左右,跟这一好习惯有莫大联系。
爸爸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却通过自学,从煤矿工人成长为办公室职员;通过天长日久的练习,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通过跟同事学习加自学,学会了吹横笛。现在的我,崇尚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字写得还行,想在40岁时学一门乐器,都跟爸爸的影响有关。
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爸爸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即便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也咬牙将我们姐妹三人中的两个培养成了大学生。就这一点,也是我应该发自内心感谢的。
将自己的性格弱点一味推给原生家庭是软弱的表现,完全抹去原生的家庭的影响也不算科学。理解家庭带来的影响,缺点改正,优点保持,持续修炼,持续成长,学会感恩,才是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