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从哪里见到这样的话:我们都是头一次做父母……
后边的表达,我记不太准确,大抵是这个过程的复杂感受。其中自然有欣喜有快乐,但更多的却是在不断地试错中的迷茫、辛酸、跌跌撞撞。
是的,不断地试错。因为是头一次,更因是为人父母,所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便无所谓成功的经验,所以,就不得不在不断地“试”中前行。
尝试错误。说起来,这个词语是有着相当的、积极的意义的。发现错了立马回头,另辟佳径,是它的魅力所在。
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为人父母者,都能有这样的认识。而遗憾又可悲的,是有太多的人,以爱之名,难得反思与检讨;以父母之威,错的也当成对的。在“自以为”和“想当然”中,不知不觉就把孩子带大啦。
至于后果,可想而知。而为这错误买单的,除了自己,更有个无辜的孩子。
其中,最明显的一件,便是教育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已经开始全身心地贯注于孩子的教育了。这个教育,大家都知道,它更偏重于知识教育、学习方面。高分,名校,无时无刻不带着耀眼的光环,吸引着无数家长不顾一切,奋勇向前。
在社会上,教育部门一直喊着说:给孩子们减负,给孩子们减负。但事实上,各种各样、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校外辅导机构,仍是遍地开花,只增不减。
这看起来矛盾,却也不矛盾。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
人们都有一个信念,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在补课,而所有的家长又都在接送孩子补课的路上。至于何为“起跑线”,大家的起跑线是不是一条,孩子的负荷、智力智商、认知情感个人思想,等等,却是被做家长的所忽视、轻视,甚或是宁愿视而不见的。
更有一点,大家都好像是被什么东西蒙蔽了一样,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可是,打小起,我们不就学习过那则寓言吗?那个自以为聪明至极的“拔苗助长”的人,小时候的你,小时候那个头脑清楚又简单的你,肯定也笑过他吧?
“卷”,这个网络流行语,人人皆知。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卷”,孩子的世界也一样,甚至一点都不比成人轻。从中学到小学,到幼教学前,一直到咿呀学语。真的不知是怎么了,就这样一直往下卷,就这样一直卷下去。
可怜天下父母。更可怜的,是天下父母的孩子。
一个孩子,还不会走路呢,你让他跑一跑试试,不跌跟头才怪。而当下,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还没学会走路,就要跑起来”的教育呢?
逆自然而行。
殊不知,凭着人的力量,是逆不了自然的。
而且,自然也是不可逆的。往下扎根,方能往上生长。春种,秋收。什么时候干什么活。按部就班,比起提前焦虑、超前教育来,更加理智。
你可以看看自己身边已经读了大学,或是已然大学毕了业参加了工作的孩子。有多少是因为补课、或是因为读了名校,而考取了超乎他能力之上的大学的?反而是那个自己有认识、肯努力的孩子,即便是高考时仅仅考了个专科,后来也升了本,又读了研,一路凭着自己里面的那股劲儿,有所建树。
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当时,老子是以劝诫君王不与民争,而今,却也可以用在父母和子女身上。
无为的释义,听其自然发展,不必有所作为。
在这里面,看似充满消极,实则大有智慧。
君不对民做什么,从而无为而治。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学习过程中,父母不过多地干预孩子,仅是给予恰当的引导,他自会成其所当成之才。
而且,老子也主张“不言之教”。其实,不只在知识教育的层面。其他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知道,人是自然之子。难道不是吗?我们不总说,天性使然、本性如此、本能反应……这其中所蕴含的,不都是自然而然吗?
或者,我们要说得更精准一点:人,是上帝之子。
上帝自会负其完全的责任。
《利未记》中,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在你们中间立我的帐幕,我的心也不厌恶你们。我要在你们中间行走,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作我的子民。……我也折断你们所负的轭,叫你们挺身而走。
所以,为人父母者,只要尽好自己教养孩童的本分就好。其他的,交给耶和华。顺应自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