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来了”,你“跑”了吗?

        话说一只正在河边睡觉的兔子,突然被一声“咕咚”声惊醒,为避免“咕咚”伤害而匆忙奔跑,边跑还不忘大声呼喊“咕咚来了”以提醒同类。结果,越来越多的兔子加入了逃命的行列。

        好在,有一只聪明的兔子,在听到“咕咚来了”、看到那么多兔子疲于奔命后开始动脑筋了。它向自己的同类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害怕咕咚,总得知道咕咚长什么模样吧?

        就是这句提醒,让所有的兔子开始去寻找,这“咕咚”原来就是一颗熟透的果子掉到水里发出的声响而已。

      这句提醒,是这只兔子根据小伙伴们奔跑,而用语言发出的言语。言语也属于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就是这个提醒,让兔子们恍然大悟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这只聪明的兔子”吗?有没有那个让我们醍醐灌顶的“兔子”呢?

      到这里,我们似乎恍然大悟了,不就是一颗果子掉到水里的声音吗,有什么好怕的?可是,转念一想,在你我的生活中,有这样的“咕咚”声吗?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熟透的果子掉进水里发出的“咕咚”声,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一只兔子面对这个客观现实,给出的反映就是,这是种危险,因而产生了恐惧,从而逃跑。自己逃跑,别的小兔子也是一种从众心理。从而我们可以联想到,小兔听到的声音,让小兔子联想到了平日里自然界的危险,然后想象着会有危险,于是,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直接由丘脑传递到了杏仁核,于是就逃跑了。

          而由兔子届的“咕咚”声,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恐惧症患者都是一只只害怕“咕咚”的兔子。再后来,我就确信所谓的焦虑障碍不过就是因担心“咕咚来了”而一路狂奔的结果。突然间明白了心理助人的起点在哪里了。

      由兔子听到声音跑,我们可以联想到大自然的声音对小兔的影响。由“咕咚来了”对小兔的影响,到人类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这就是想象了。

    因听到声音而产生的恐惧心理,这是心理过程里情绪、情感的范畴,因而这是个心理问题【这个仅限于人】。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起源于逃避,所有问题的接龙都要从直面开始。

        兔子们为避免咕咚的伤害而匆忙逃跑,这是在“逃避”,当停止脚步想看看咕咚长什么样时,就开始“直面”了。直面是解决心理问题的第一步,即先搞清楚“是什么”,继而搞明白“为什么”,才有最后的“怎么办”。

      第一步:是什么?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焦虑不安,我们恐惧不已,焦虑的到底是个什么,恐惧的又到底是个啥呢?也就是我们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是一种没有被满足的情绪,还是对自己深深的不自信?是一种价值感的缺失,还是对自己深深的“我不重要”……只有找到问题,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而大哭,那这个“是什么”又是什么呢?

      第二步:为什么?我们要去思考文中兔子为什么会跑?为什么呢?因为恐惧。

    第三步:怎么做?面对恐惧,我们首先要区分是正常的恐——害怕,异常的恐——恐惧。这两种恐惧是性质上的差异。害怕是一种常态,是与现实相符的。而恐惧就是与现实不相符,所以,我们需要直面。

        在这三步中,第一步,也就是“是什么”尤为重要。只有先去辨别,才能清晰下一步要如何做,也就是老师经常说的“诊断”,诊断一定是大于治疗的!

        至于如何诊断,对俺来说,万里长征,还没开始第一步【苦笑i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0年7月26日 自我介绍,同学(名字按介绍顺序) 逄金平、王贵姣、田洪霞、于小峰、张秀丽、李文贤、张申君、蒙...
    一米的部落格阅读 3,486评论 1 1
  • “咕咚来了”是个童话,有很多个版本。经我反复咀嚼过的那个,说的是一只正在河边睡觉的兔子,突然被一声“咕咚”惊醒,为...
    李克富阅读 6,258评论 12 40
  •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小兔子被“咕咚”一声吓坏了,转身就跑,边跑边喊“快跑,咕咚来了,快逃呀!”森林里的小动...
    布丁孙娟阅读 9,607评论 5 14
  • 1 回顾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咕咚来了》: 湖边有一棵树,树上结满了木瓜。一个木瓜熟了,从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
    这个作者有点冷阅读 6,925评论 4 6
  • 小学课本上有个故事,叫《咕咚来了》,讲的是湖边的一只小兔子听到“咕咚”、“咕咚”的声音,不知发生了什么,吓得撒腿就...
    a优游阅读 10,40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