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我与地坛》随想

记不清这是我第五次还是第六次翻开了《我与地坛》。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才选择重新翻开这本书呢?为什么我要反复地看这本书呢?别人记录自己心境的文字于我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才使我多次地看它呢?……问题一个接一个,可连我自己也给不出一个肯定而清晰的答案。若仅凭心而论,唯有“平静”二字可勉强作为回答。

不错,为了“平静”。我剖析自己内心,发现它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讲的更准确些,我是为了图个心里的平静,因为我的生活时常不平静。嘈杂、忙碌、混乱、琐碎……这些东西时常交织着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让我真是恨不得,怨不得,躲不得!归结起来,一个字“乱”,两个字又“吵”又“乱”。令我频频有崩溃之感。

我喜欢清净。可惜,生活所迫,不能如愿。只有找些迂回的法子来安慰一下自己那颗焦虑脆弱的小小心脏。读书,是个好法子!然而,我又非一个书虫,仅偶有闲情时读书消遣一番。艰深晦涩的书读不懂,高深莫测的书不喜读,名著经典偶尔读,挑剔后就只剩散文可供我读了。我却也不是每篇散文都喜欢。正好合我趣味的,《我与地坛》算是其中之一。

不过,我虽常翻开这本书,但并未全书读完,而只读我喜欢的几篇。第一次就已经读完过,因此不用再花心思在我不喜欢的部分。

书中我最爱的便是与书同名的《我与地坛》一篇。原因无它,作者将地坛写的太美好了。地坛在作者笔下成为一处心灵的栖息之地,远离尘世喧嚣,独自古朴幽静。这是现如今这个时代极难寻觅的一个所在!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在我心目中,地坛就像一个饱经沧桑却仍旧包容乃大的慈爱老者,他用最宽厚博爱又隐含智慧的心来安慰你的创伤和愤懑。正如地坛用无言,用沉默接纳了作者一样,仿佛希望作者也用同样的方式接受自己的残疾,接受自己的命运。

以前我总觉得作者矫情。心里老想:为什么作者总放不下自己双腿截瘫的事呢?为什么在文章中总时时刻刻提及呢?明明表示想明白了,可字字句句间又总流露出纠结之情。

后来我才懂了,原来是我活的太浅薄了。人生的巨大创痛怎么会是一时之间就想明白的呢!

那些想不明白的事,那些心里的结,那些放不下的东西,那些执着的东西,其实才会带领我们重回生命意义的原点,重新寻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想明白了,只是一时的。而想不明白,才是一辈子的。

对于一个青春健康却突然失去双腿的人来说,这种命运的安排是几乎毁灭性的。事实仿佛在告诉他,过往那具健康无比的躯壳才是一个虚幻的梦。比起先苦后甜的命运,让你先拥有后再让你一无所有,更使你倍感痛苦。上天是懂得怎么捉弄人的!

作者始终带着这样的执着和难以放怀去追问生命,去责问上天,然后写下文字,或许也是一种安慰,一种生活的寄托。否则,生命还有什么值得去过的地方呢?

但追问命运却难有解答的过程是辛苦的。那些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时刻,常使人感到命途无望。作者在地坛里的苦苦追问,地坛没有回答便已是回答了吧。

我家附近没有地坛,至少作者有,至少作者在我的心灵里建造了一处地坛。我的困境,我的混乱,我的烦恼只有在自己的心灵中找到良药。如果我所厌恶和抗拒的生活就如失去双腿对作者所意味的那样,那么我也只有带着这无解的命运生活下去了。或许这就是地坛希望我也能接受的命运吧!正如作者那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