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张晓芳、肖小芳和柳迎风听了胡杰老人一番经典的养殖经验和人生阅历之后,莫不叹服这大山脚下竟然也有如此看得明白,懂得人生的老人。
随着几声亲昵的呼声,胡姣、曾明和赵武也走到了跟前,大伙好一阵热闹后,曾明便关心地问:杰爸、谭爸,这半个多月里辛苦了,光扎这些篱笆和大棚都不容易哦。
谭松说:孩子,你们忙大事,我和胡老哥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种锻练……
胡杰也补充说:扎篱笆和搭建大棚又不需要赶急,我和谭老弟、唐平,还有刘大哥老俩口,根据之前设计的图纸,一天做一点,也真得不累。
加上曹大壮、曹翠花小俩口他们等,也在闲暇时来帮忙,进度快多了,也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嗯,事情归事情,你们二老也要多注意一点身体,别累着了!曾明还是叮嘱了一句。
看到胡杰和谭松两位老人点头后,曾明指着空地右侧一处茂密的竹林后,突出来的一处屋檐问:两位老爹,你们还在后面盖了一所竹屋吗?
胡杰边笑边说:曾明,走,去看看吧!我觉得曹翠花的建议不错哦。
于是曾明跟着胡杰,沿着大小石头铺成的小路,绕过右侧的一丛竹林,一处小小的竹屋就映在了眼前。
竹屋分上下两层,下层要大得多,一人多高,四周用竹篱笆围得严严实实的,还在背山的另外三面都开了几处小窗。
里面在角落里铺满了稻草,地面几乎也都是比较平坦的岩石,也方便打扫。
曾明一看,就知道这是给鸡鸭安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好家。
上面就是一处两居室的小屋,一处可以住人,一处已经放了些许谷物等天然饲料,以及一些日常使用的农具,这显然是为了方便喂食和照顾鸡鸭,为主人修建的休息之处和储藏室。
胡杰说:当时扎篱笆围栏时,曹翠花就建议说,要照顾这么多鸡鸭,最好能修建一处长期可用的小屋。
一是可以储藏饲料,免得来往运输饲料时,费时费力。
二是可以在异常天气情况下,临时住在小屋照顾一下鸡鸭。
嗯,看得出曹翠花是经验之谈,也是有心之人。曾明夸奖了一句。
不过,到时候还得跟我干爹干妈说一声,看看从山庄什么位置搭一根电线过来,既然是为了预防极端天气,没有电可不行!!!
胡杰和谭松两位老人,又一次领略到了曾明与众不同的细心之处。
其实这处小屋的地址也确实选得很好。
北面紧靠南山岩壁,东西两处竹林杂树环绕,正南面正对着远处山间盆地的开口处,也只能沿着碎石铺成的小道的这个方向(南面)才能进来。
该小屋地势稍高,地面干躁平整,就算有大风、大雨、大雪,鸡鸭躲进这安乐窝,也应该没啥大问题。
大伙参观后,也觉得非常规范而有田园生活的氛围,完全没有有些乡下脏乱差,污秽难堪,臭气难闻的样子。
胡杰笑着说:养殖大棚看了,现在去看看蔬菜大棚吧!
随后大伙又跟着出了养殖大棚,关好篱岜竹门后,又往山凹里面走了二三十米远,就可以清晰地看见几处,错落而并不规范的已经搭建好的蔬菜大棚了。
胡杰继续介绍说:因为是山区盆地,平整而又有肥沃的大片土地并不多,所以只得因地制宜地搭建大小不一的蔬菜棚了。
进了一处蔬菜大棚后,看到已经平整好的土地足足有近200㎡,中间处,还堆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堆”。
张晓芳问:杰叔,中间的那个“土堆”是啥用处?
胡姣抢过话题回答说:晓芳姐,那个“土堆”,肯定是我两位老爹,这些天收集起来的鸡鸭粪堆在那里,准备种蔬菜时,做肥料用的。
胡杰老人补充说:平常鸡鸭都散落在竹林、草丛、灌本之间,粪便自然回馈给了大自然,少部分会遗留在空地和竹屋下层的“安乐窝”里。
每天早上鸡鸭出窝觅食后,我和谭松老弟就将窝棚里清扫干净,收集少许,当做天然肥料积攒起来。
原来我只是喂三四十只鸡鸭,也完全是散养在老屋处(现在的山庄建设处),只在傍晚时才赶到旧屋的窝棚去休息,能收集的天然肥料也只是少许,派不上大用场,现在鸡鸭有200多只了,算是可以了。
唐平这位农业专家说:这山间的土壤本来就很肥沃,加上多年杂草,生生死死,也堆积了一层腐殖质,如果再有点人畜的天然肥料那就更好了。
唐平还说,这些蔬菜大棚现在还不需要大面积种植,逐步推进就可以了。他仔细看了我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后说:都是小株型品种,自己吃,小市场去卖,还是挺合适的。
将来要大客户看得上,进得了大卖场,卖得出好价钱的,还得挑选一些中、大株型的品种来种植。
我原本想移种一些,我在新屋周边的几处地里的蔬菜秧过来,唐平劝止了我,他说会在这两天带过来一些好的,各种蔬菜秧苗,先行种植几个大棚,看看生长情况再推而广之。
曾明听了,赞叹说:唐平兄,这次可是大显身手,人尽其能了。农业方面他是专家,二位老爹,你们也多听他……
精彩待续……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
(文系原创,盗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