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生活,总是被贴上很多标签:成功者、失败者、很有出息、没什么出息……。许多贴着成功者标签的人,在外面人看来轰轰烈烈,却不知早已内里空空,艰难维系。许多默默无闻的所谓没什么出息的人,从来不曾放弃学习,生活却总也没什么起色。
这么多努力且自律的人,为什么很少人能成功跳出困境?看过《可塑的我》才知道,原来人们对很多基础概念的认知有误区,错误或限制性的观念,让思想和行为南辕北辙,人生自然无法获得预期。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作者陈婕君,是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曾于哈佛附属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工作,受训于波士顿精神分析高等研究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她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有着14年丰富的临床咨询经验,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那么,《可塑的我》都说了写什么?何以让人觉得很多人的努力一直在走弯路?在这里从三个方面分享书中的部分内容:
1、成年是一个过程
关于成年(非法律层面),通常人们会以年龄来作为标尺,认为只要年龄到了,就被认定为成年人了。这样的划分,时常让刚步入这个阶段的人错乱。父母常常在高兴时把这个新青年当孩子,又在孩子犯错时责备说:你已经是成年人了!这时他们忘记了,成年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
作者认为:当人们可以把年轻时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融汇成人生智慧的时候,成年的过程才算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对他人和自我都会进行全新的认知。对外会学会尊重他人,懂得人不是非黑即白,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脾气和短板,再普通的人也有自己不同凡响之处。对内会尊重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对自己的优点和缺乏有个完整的认知,从而在面对社会后,可以不被外界的眼光羁绊,真正把目光投向外界。
朋友A是家中老大,儿时在家带领弟弟妹妹玩耍,大点在学校带领一帮孩子玩耍。入社会后,好机遇+好能力,A用短短几年的奋斗,让他在一家知名企业当上了区域一把手。本来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可后来由于和新任上级关系不合,加上觉得自己这些年业绩斐然,有点恃宠而骄,认为是自己成全了平台而不是平台成全自己,于是愤然离职出来自己创业。
结局可想而知,一个对自己认知不够全面的人,又怎么知人善用?如今朋友A的企业负债累累,却仍然不愿丢了“老大”的桎梏,还在苦苦支撑。他每天打鸡血似的学习各种企业经营知识,却还是找不出问题在哪里。
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既会发现自己,又能看到别人,并且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社群,与社群成员互相成就。
2、焦虑是聪明的报错工具
就像人生病会发烧一样,免疫系统用发烧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和细菌打仗。而焦虑,就是人的另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提醒人们注意:某方面出问题了,要及时调整。
像所有妈妈爱孩子一样,新手妈妈小敏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早早的就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
小敏每天带着孩子奔波在各种机构之间,很少有时间去沉下心来,让孩子和小朋友之间痛痛快快的玩上一次。
刚开始孩子还顺从,可随着孩子越大,就越想和小朋友玩耍,也就越来越不愿意配合小敏,这让小敏十分焦虑。
幸而小敏是个爱看书学习的人,无意外读到《可塑的我》这本书,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也学会重新看待孩子的成长,既放过了自己,也把孩子成长的空间还给了孩子。
3、循序渐进才能稳步前进
很多人说,我也看了好多自我成长的书籍,心理学上那些自我成长的方法我也都知道,可没什么用,就算刚开始有点帮助,过段时间我又回到老样子,人要改变太难了!
趋利避害是人天生具备的特质,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很多不愿成长的人,在面对不愿意或者棘手的问题时,就会选择逃避,殊不知越是逃避,问题却越来越多。
但人到中年,好多思维习惯都僵化,想要改变,就变得更为困难!有没有一种能让人容易坚持下去的改变方法?答案是:循序渐进!
这就好比一个从来不跑步的人,一天忽然发现“跑马”很流行,于是也兴冲冲的加入跑马拉松的行列,可第一次下来,就觉得命都快丢了,当然就没办法再坚持下去。
作者说:改变时,你需要选择一条略微超出舒适区的路径,不是突然做出180度的转变,而是渐进的做多个20度的转变。
32岁的小王工作进入困顿期,想辞职不干,却没有经济实力做支撑。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和选择后,小王选择循序渐进的做职业转变。先是利用业余时间报了学习写作的课程,坚持每天看书学习和练习写作,半年后,小王成功的拿到了某网络平台的作者签约书,成功转型。
我们永远不要受困于外界对我们的认知,作者说:当你明白了自己就是全世界,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世界。当你可以理解自己,改变自己时,你的人生永远都会有选择!
愿你的人生从此无畏困境,勇于破茧而出,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