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发了一段母女对话,她认为母亲没有能力看见成年的女儿,只会唤起孩子的内疚,是巨婴。另外有派认为李雪这派的做法和教徒恶意打压非教徒没有区别。我在这各派各人间都感觉到了满满的愤怒,愤怒很多时候是因为正常的情绪不能流动导致的,越过的信息越多越失去机会解决根源问题。我用我的有限知识对如此沟通做了一下妄评。以下是几条微博的汇总。
在我看来本质上,母女没有区别,男朋友吃得下吃不下男朋友自己知道自己会回应,女儿同样在越权,她这种越权可以理解防御母亲,可以理解为想帮助别人,就和妈妈的劝吃一样,可以理解为好意的。可为什么好意会引起别人的抵抗?因为影响了另一个人的自主,影响了另一个人的感受(饱了还要被硬塞)。
我不赞同李雪对妈妈的解读,妈妈一开始很诚恳,后来用结束关系是无奈,是防御,是因为没有能力继续推进沟通,内心有强烈的情绪,又不敢释放,只有暂停。我也并不认为女儿有成熟的心智,她始终带着防御在沟通,她也没有能力把说的尊重的沟通方式细化,车轱辘话只会让不能理解“尊重”的妈妈无力感强烈。
这种问题我理解是沟通问题,更是认知问题。两个成年人说出的话只是情绪的外化,但彼此又完全没有能力去承接对方的情绪,只会防御,情绪起不到它的作用,遇到防御必然愈演愈烈,这样的沟通必定失败,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某一方发泄一下,另一方堵得再找其他途径发泄,至于关系中的问题完全没有碰触到。
沟通中的情绪本应被接受到,让情绪发挥作用,情绪消失后再理性沟通,去看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根据实情双方合力解决,还是去改变认知和期待。父母认知上不知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独立,不知人人的权利和自由,不知人为什么需要权利和自由,亲子沟通必然失败,失败的亲子沟通又必然把错误的人际认知给孩子。
成人不成熟不理性,没有能量接纳孩子,却要求孩子能够控制情绪、用语、行为,确实常有这种倒置的亲子关系。抱怨父母没有意义,父母也曾经是孩子,他们也是没有机会发展成熟和理性的一代。硬把怎么做塞给父母也没有意义,因为他们对人的理解没有改变。真正去改变自己的认知吧,这种改变可以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自己作为成年人,可以主动地学习新知,完善我们对情绪,对儿童,对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习积极的沟通方式(比如pet和非暴力沟通,),并刻意练习使用,前者是习道,后者是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