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摄影思维作业13点评同桌的照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8月7日 安妮  第十三节课作业

作业要求:找出一张喜欢的照片,完全模仿一张,附上文字说明。

1、画面元素:远山,丛林

2、拍摄过程:参考了好多静物构图,觉得别人好有创意,看来我应该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近物的拍摄没有工具叠加效果拍出来也不美,就还是拍景吧。昨天想拍夕阳西下的景,看了下对比图,不太好看,想换别的场景,刚好和另外的朋友去了朋友家的庄园,我们三个带着孩子在小屋里把酒畅谈,早上起床推开窗,远处的山朦胧,搜了下黄油相机,发现有类似的图,一阵窃喜,修了下亮度,裁剪了下就套用了

3、自评优缺点:

优点:主体突出,有轮廓感。

缺点:山下的树照得有点多了,裁切了发现又不美了,应该拍之前先构图就好了。

4、配文:凭栏远眺山景。



8月8日  同桌互评

心灵驿站点评安妮

亲爱的安妮,你好!看到你的照片第一个想法就是,你为什么会选择一张风景来模仿呢?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即使是同一地点,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可其他因素呢?比如天气、温度、时间,季节。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很难拍出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是不是,你对老师的作业要求理解有所不同,会不会是想着拍一张风格相似场景相近的照片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两张照片的不同:

1、就画面的颜色来讲,第一张看起来好像是在冬季,因为颜色比较深,第二张是现在拍的,颜色很绿。

2、第一张的美感应该在剪影,因为山和树都很模糊,一大片的,没有清晰的个体,第二张是有纵深感,前面的小树木是清晰的,后面是大树,然后是大山,背景是天空。对焦不同,拍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3、构图也是不同的,第一张天空的比例是比二分之一多,绿色部分占少于二分之一。第二张照片则是相反,绿色部分占的比例多余二分之一,天空是少于二分之一,看原图分析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4、还有我们来看山,原图中只拍了两个山头,而第二张里面的大山就拍了四个山头,还不包括四个山头后面的一片连绵不绝的山。

5、原图看起来画面元素相对较少,后面的天空和隐约出现的云,远处的两座山,深绿色的大树,还有最前面颜色稍浅个子也矮点的树木,第二张画面元素就多了。远近不同颜色不同的树,还有前后对比的大山。

6、说好的百分之百的模仿,原图有个人水印,第二张就没有放上去。

想要拍好照片,多看优秀摄影师拍的作品,也可以去反复听先生的摄影思维课程,不同阶段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你一定会拍的越来越好。

先生点评:

这次同桌点评的非常好,不仅。一二三四五六点标出来了,而且在开头就说到你对这次作业的理解,或者说你的思路。是不那么准确的。

拍大场景的确是很不容易模仿的,因为,要求百分百相同,那大场景,能完全一样的,本来就非常非常少了,然后你还要保证他还美还好看,这就有难度。而且我们来看原图原图的美,其实就美在它的轮廓线条,远处的山是。绵延的,有曲线的,然后近处的树呢,是剪影,没有特别。杂乱的细节,然后他们这个数的。轮廓形状都是不错的,但是你的这个这些女同桌都提到了,就是你这张图呢,更多的看到的是细节,然而细节又不那么美。

其实从这儿还能看出来滤镜的重要性。如果你加一个颜色重点的滤镜,可能也会比现在好一点儿,颜色重了你就看不见细节了,那就轮廓就出来了,只是你的轮廓不那么美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