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3

1.23偏差行为

“是恶魔逼我这么做的!”——佚名

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书《正面教育》中说,当小孩的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她就会觉得沮丧。每个孩子感到沮丧的程度不同,但都会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尼尔森说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她指出了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括号中的字是我加上去的。前两种行为的目的是满足孩子的两大需求,而后两种则是孩子在觉得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时,被深刻的沮丧、痛苦驱使而做出的毁灭性行为(通常是自毁)。既然成人的亲密关系往往能让旧伤复发,你将会发现,你以为自己已不再做的这些小时候的行为,其实依然跟着你,只不过是换上了较复杂的形式罢了。当你因为欲求不满而愤恨时,你会重新感受小时候的你在同样情况下所感受到的沮丧。这也会让你做出和小时候相同的偏差行为。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并借此避免梦想幻灭。如果对方不愿意主动满足我们,那我们可以耍点小伎俩来诱使他们这么做。如果前两项行为不奏效,你至少还可以用报复的手段来扳回一城。如果这样仍然不行的话,你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干脆放弃,把自己缩进冷漠忧郁的壳里。你可能仍会不满,但至少不必感受真正的痛苦。如果你从偏差行为的角度来观察一对如何企图控制对方的夫妻,你就会发现罗伊·哈柏说的一点也没错:“大人其实也只是幼稚的小孩。”但只要我们仍被错觉所迷惑,我们就会用大人的逻辑和理论来为自己的行为自圆其说——当然是在我们有勇气去检视自身行为的前提之下!为了吸引伴侣的注意,我们会继续这样的偏差行为。我们可能会装作可爱、亲切、有能力、坚强、有趣、聪慧、有耐心、勇敢、害怕、脆弱(当然是那种很可爱又性感的脆弱)、心不在焉、有深度、酷、辣等。吸引伴侣注意力的方法太多了,而且每天都还会想出新花样。然而,没有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法子能够一直不被识破。你的伴侣早晚会厌烦,而且会感觉到这种行为背后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毕竟,如果对方每天都看到同样的举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而不再注意了。当你发现自己不再被注意或赞赏,你会变得更加沮丧。很快你就会开始做出第二种偏差行为——权力斗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密关系》 作者: (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领读者:博庚 #第三章 幻灭(一)# @作者说—— 幻灭这个词,往往...
    博庚阅读 754评论 0 0
  • 报复 “要报复就必须冷酷;而太空就是冷酷无情的地方。”——《星际迷航》克林贡人的古老格言 “在太空中,没有人会听到...
    辰博士艺术游老师阅读 813评论 0 0
  •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詹迪·尼尔森说: “遇见灵魂伴侣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你曾经住过的房子里—— 你认...
    万物生升阅读 960评论 0 7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5,755评论 0 5
  • 昨天,在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悠哉悠哉地看着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我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尽管上学时...
    夜阑晓语阅读 3,836评论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