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杂文)

活学活用是门真功夫,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所以但凡读书有点成就的家伙,都值得摩拜。

说读书的成就,死记硬背的绝对不能算数,即便四书五经三教九流都背过了,也不过是小孩背唐诗的功夫。

学以致用。用法的多变,要求活学活用。发散性思维才可以化死文字为不朽的神奇。

军事领域最讲究变化,抱着兵法往往打不赢,但是不学点军事理论打起仗来也是要吃亏的。纸上谈兵的将领,听起来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似博学之才,其实这种人恰恰是敌方所欢迎的。

不懂活学活用的人,被人骂“书呆子”。这就尴尬了,自以为学富五车知识渊博,非但不受人尊敬,反而连普通人的待遇也得不到了。为书所害者不在少数,恃书害人者也不在少数。

有位朋友,自称博古通今,常以读书人自居。为人前显摆,经常说着话嘴里吐一串古文古语出来,诗词歌赋评论一番,好不得意。

近日被某机构请去讲国学。他看台底下女人多,于是三从四德大讲一气。不想台下女权人士众多,不等他讲完,就被轰下了台。

朋友愤愤地说:看看,这就是女人不守妇道,搞得秩序大乱了。“书呆子”就是这样,明明是他学而无术惹了麻烦,却埋怨别人这不对那不对。

读书不易。现在社会信息爆炸,人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仔细读一读有思想深度的好书。然而有幸读一点,又把自己读成“书呆子”,却也不值。

想起克劳百福和斌总。一个读成理论专家,差一点毁了中国前程;一个只读了个ABC,却开创了中国新世纪。比较起来,究竟“书呆子”害人不浅!

古代中国读书人是很讲究“治事”能力的。读圣贤书,治天下事,所以学而优则仕,讲究的就是活学活用的能力。宋代以后,文风鼎盛,然而,也出了大量的“书呆子”。寓于书,死于理。做学问成了治事之外的虚空,导致国家繁荣无骨,一群文人治不出一个强国,令人唏嘘。

明代的东林党,也是这个德性,文人相轻,书生空谈误国,全是一群“书呆子”惹得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