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正白旗子弟沉浮录
◆ ◆ ◆
文 |石禄生
01
乾隆二十三年(1758),海峡对岸的台湾传来一个令世人哗然的大新闻:台湾军政最高长官,即福建分巡台湾道德文,在统治管理台湾事务期间,大肆收受贿赂并贪污军饷财政等。
实事求是地说,官员贪污这种事,在清朝历代并不鲜见,按理说世人早已司空见惯才对;但主政台湾的官员被曝出这等丑闻,还是挺令人惊讶的。
因为,能代表清政府在台湾实施统治的人,几乎都是皇室信任的“自己人”。
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政府收复台湾以来,台湾长期归福建省管辖,但政府方面对台湾本土的管理程度是比较有限的:除了负责防卫的驻台清军外,其他民生政务方面的官僚体系十分薄弱,派出的官员也少。
钦定平定台湾凯旋图
长期以来,负责管理台湾事务的官员,被称为福建厦门道,驻地在厦门。中间隔着海峡,鞭长莫及,常驻厦门的道台对台湾的管理显然是粗放式的,没办法细致入微。
直到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在台湾本地设置了台湾道府,驻地台南,台湾的民生事务才得以系统地纳入朝廷的管理视野中来。
掐指数来,德文是清廷设置台湾道以来的第十八任。之前的台湾道员从来没有在任上出现过贪污行为,或者说即便有也没被踢爆过。德文无疑是第一位被查出贪污的台湾道台。这个消息足够劲爆了。
但世人的惊愕不止于此,人们顺着这条消息,往前梳理德文的履历,赫然发现:原来此公早在三十年前就因贪污行为被查办过!
这个更具爆炸性的发现被捅出来,无数人哑然了:“为什么一个被查办过的贪官,还能升任到台湾道的位子上去?”
原因很简单,德文是满清上三旗的正白旗出身,自带“贵族”血统。
众所周知,清代皇室亲信有八旗,其中又有三旗属于亲信中的亲信,那就是镶黄旗、正白旗、正黄旗。
正白旗最初由清太祖努尔哈赤设立,后来由多尔衮领军,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正白旗正是冲在最前面的那支队伍。由此可见,正白旗子弟,在清代算是绝对的“贵族”血统。
《美人无泪》电视剧 多尔衮剧照
虽然多尔衮本人后来因为皇室内部恩怨,被顺治皇帝剥夺了亲王封号,连坟墓都被掘了。但旗主的个人之祸,并不祸及正白旗整体的地位。只要不是谋逆叛乱,正白旗子弟不管犯什么样的小错,受到的处罚都只是挠痒痒而已。
02
还是来说说三十年前德文是怎么犯错被查办的吧。
早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初入官场的德文被派到江宁织造部院下属的杭州织造府任职,职务名称为笔帖式。
江宁织造府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云里雾里?简单解释一下就明白了:
江宁织造局早在明代就有了,是一个专门为宫廷制造丝织品的机构。没有这个机构,明清宫廷里的皇亲国戚、娘娘妃子都得光溜溜。
所以到了清代,朝廷不但继承了这个机构,还将它升格了,专门由内务府派员监管。这个机构的头头,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绝对属于高官厚禄之位。
那么清代首任江宁织造部院的一把手是谁呢?那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
曹玺画像
后来曹家就成了织造世家,祖孙三代人都荣任织造部门的主事;曹家的荣华富贵,都是在江宁织造院任上获得的。
您猜怎么着?曹家也是正白旗出身,清皇室绝对信任的血统。
江宁织造院统管着江南地区大大小小的织造机构,多地设有织造府,如苏州织造府、杭州织造府。德文任职的杭州织造府,一把手是曹頫,即曹雪芹的叔叔兼继父。
关于曹頫的身份,事关《红楼梦》和曹雪芹,在此特别解释一下:
曹頫画像
自从曹玺担任首任江宁织造院一把手后,其子曹寅、孙曹颙后来都分别接班了。曹寅就是曹雪芹的爷爷,曹颙就是曹雪芹的生父。
但曹寅、曹颙父子俩都命不长,相继过世了。尤其是曹颙英年早逝时,他的妻子肚子里正怀着曹雪芹。所以说,曹寅这一支曹家后裔蛮惨的,只剩婆媳二人存世,外加一个还在娘肚子里的曹雪芹。
这时候康熙皇帝本人为曹家送来了关怀:他亲自做主,要求曹寅的兄弟曹荃,把他的其中一个儿子也就是曹頫,过继给曹寅的遗孀也就是曹雪芹的奶奶做儿子,由他来担任曹寅这一脉曹家的家长。
所以说,曹頫本是曹颙的堂兄弟,但后来却成了曹雪芹的继父。
当然了,曹頫不但继承了曹颙的家产和遗腹子,还继承了曹家的世代官职:织造府主事。亦因如此,德文才能与之搭档。
历代红学研究有观点认为,曹頫是《红楼梦》中贾政的原型;也有观点认为他是贾宝玉的原型。篇幅所限,关于文学方面的话题,我们就此打住。
《红楼梦》剧照 贾宝玉和贾政
话说德文和曹頫搭档,主政杭州织造府。德文的职务“笔帖式”,其实相当于曹頫的幕僚,主要做一些文书工作,尤其是将汉字公文翻译成满文上报。
同是正白旗出身的德文和曹頫,两个人相处起来特别多共同语言。这个说:“想当年,咱们的祖上正白旗将士们,跟随多尔衮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图个荣华富贵吗?”
另一个不仅完全赞同,而且指出了实现荣华富贵的现实路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咱们在任上就该想方设法多发财。”
聊来聊去,德文和曹頫彼此达成了一个共识:向江南地区的各处织造驿站索贿求财。并且他们说到做到,主动出击要求驿站话事人送钱,后者内心怨恨,但不得不遵从。
就这样,德文和曹頫各自收受了不少银两:曹頫收银三百六十七两二钱,德文收银五百十八两三钱。
德文和曹頫,到底是谁先提出来谋财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人对钱财的欲望同样强烈:
德文官位卑微,囊中羞涩,肯定想发财;曹頫嘛,他接手的曹家是个行将破败的曹家。曹家享受了几代人的荣华富贵,换来的是织造局的亏空甚多。
曹頫知道曹家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能贪就贪,能捞就捞,并在暗中转移家产回北京的正白旗大本营,准备全线撤离江南。
但江南织造的亏空,很快引起了新登基的皇帝雍正帝的注意。本来就打算查办曹家亏空织造局的事,正好撞上曹頫、德文向驿站索财,一下子就东窗事发了。
雍正五年(1727),曹家的家产全数被抄,这一点,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府被抄的名义,做了详细描述。至此,曹家彻底没落了。
曹家被查抄家产后,曹頫被罚戴了一年的枷锁,曹家也迁回了北京。此后的史料中,再也见不到有关曹家后来命运的记载。可见,曹家是清代正白旗体系中,没落得最彻底的一个家族之一。
据此,红学研究又有观点认为,其实《红楼梦》真正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曹頫本人,理由是:曹雪芹没有经历过曹家荣华富贵的阶段,描写不出“大观园”那种奢华的往昔。
唯有曹頫,不但经历过曹家的富贵,也亲自见证并参与到了曹家的衰败过程中去,他才是描写《红楼梦》的最合理人选。至于曹雪芹,只是后期帮助整理书稿而已。
还是那句话,文学方面的争议,本文不赘述。
反观跟曹頫一起贪污受到查办的德文,似乎元气伤得并不大:他被罚戴枷锁两个月,并被革职了事。
03
曹家的衰败,根本的原因在于曹家几代人,在主政织造领域期间,亏空了皇家的银子,雍正不可能放过曹家。
但像德文这种角色,只是个人贪财,没有损耗皇家的银库,皇室不会不给他活路的,毕竟正白旗的血统摆在那儿。
事实证明,德文很快就东山再起了,不但复了职,后来还做到了浙江粮道。更重要的是,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德文获得了乾隆皇帝本人的极大信任,所以被派往台南担任台湾道。
乾隆皇帝画像
但德文任职台湾道仅仅三年,就爆出了他贪腐消息,他也成为清代设置台湾道以来因经济问题被查办的第一个道台官员。时隔三十年,德文再次栽在贪腐问题上。
此事轰动了朝野,不仅是因为德文的台湾道身份,更是因为三十年前德文跟随曹頫贪腐被查办过的历史效应,人们普遍质疑:“为什么犯过错的人,会被委任以如此重要的岗位?”
答案很明显,还是那句话,德文是正白旗人,世代都是皇室眼中的“自己人”,三十年前那点小错,何足挂齿?又没有亏空皇家的银子。
在朝野议论纷纷的情形下,对乾隆皇帝来说,德文自己人归自己人,但查办他是必须要做的事,不然何以服天下?何况是在乾隆本人极为看重的台湾道任上栽跟斗,杀鸡骇猴,势在必行。
就这样,德文在官职生涯中第二次被论罪查办,官帽肯定是丢了,至于其他的处罚,史料中并无记载,想必也是被皇室大事化小了。
事已至此,其实世人更应该问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德文这辈子被查办过两次了,大清皇家还会偏袒扶持他上位吗?”
啧啧,但凡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都是对清朝政治的本质认识肤浅者。大清版图怎么来的?是满清八旗子弟撕裂大明江山而得,血雨腥风的背后,大清皇室记得的却是八旗军队的功劳,何况是多尔衮亲率的正白旗?
果不其然,德文象征性地从官场消失几年之后,很快又在乾隆的钦点下重出江湖,担任中高级官员。直到乾隆四十三年,德文更是被提拔到福建布政使的高位。
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在这一年,乾隆皇帝主持重大仪式,为正白旗的旗主多尔衮平反,恢复其睿亲王的封号,并评价他说“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正白旗后裔德文被提拔任福建布政使,显然与此有着莫大的关联。
满清封建皇家政治的是是非非,时至今日,我们已难以评说。
清·乾隆四十五(1780)年【盛世鸣和】匾 德文题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这块色泽暗红的匾额,是德文在担任福建布政使后期,题匾留下的历史见证。题匾文字:“盛世鸣和”,想必也表达了德文对于乾隆盛世的感佩以及对于乾隆皇帝本人的感激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