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白话解:
脉的搏动有力,波动起来时旺盛,而波动下去时显得衰弱,好像古人衣带上的钩那样,头大尾小,这种脉象,反映阳气正盛,叫做钩脉;脉的搏动微显无力,轻柔得好像按到鸡身上的羽毛那样,这种脉象,反映阴气初长,叫做毛脉;脉的搏动微显有力,好像琴弦那样直而长,并且带有弹性,这种脉象,反映阳气初生,就叫做弦脉;脉搏动时虽然有力,但必须重按才感觉得到,而轻按时却触不到,好像石头沉到水底那样,这种脉象,反映阳气潜藏而阴气隆盛,就叫做石脉;脉的搏动,柔和滑溜,这种脉象,反映阴阳和平,就叫做溜脉,也就是滑脉。
阴气盛于内,使五脏功能紊乱;阳气浮散于外,使皮肤不能固密,汗出过多,阳气外泄,于是出现四肢冰冷。这样,就会损伤肺气,引起喘息气促的病证。阴气之所以能不断产生,其根本在于阳气固密,而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所以,若阳气太盛,甚至有阳无阴,那么孤阳便不能生,于是阳气必然要从外散失,而阴气随之从内消亡;反之,如果阴气过盛,使阴阳失调,甚至有阴无阳,而独阴不能长,所以经脉的气血也会衰败枯竭。
凡属于“死阴”的一类病证,不超过三天就会死去;凡属于“生阳”的一类病证,不超过四天就会痊愈。那么什么叫做生阳,什么叫做死阴呢?所谓生阳,就是疾病按五行相生的次序发展变化,例如肝病传到心,肝属木,心属火,五行关系中,木能生火,所以这类病便属于生阳;而所谓死阴,就是疾病按五行相克的次序发展变化,例如心病传到肺,心属火,肺属金,五行关系中,火克金,所以这类病便属于死阴。此外,像肺病传到肾,因为肺属于阴脏,肾也属于阴脏,是从阴传阴,这种情况叫做“重阴”;还有肾属阴,在五行属水,脾也属阴,在五行属土,若肾脏有病而传给脾脏,与五行相克的顺序相反,是水反而欺侮土的现象,这类病又称为“辟阴”,也是不能治愈的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