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大学报到了,录取我的大学坐落在省会城市济南。要先坐汽车到烟台,然后再转乘火车。从乡政府所在地到烟台大约有五十多公里,乡里每天有一趟通往烟台的汽车。
这一年我已经十八岁了,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出远门。那个年代到大学报到不曾记得有哪个同学有家长陪伴,父亲也只是让三哥把我送到乡里的大巴车上。望着渐渐远去家乡,我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上大学又经历了我人生中的太多第一次,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到大城市……
走进大学的最初感觉是失望,这不是我心目中的大学形象。我心目中的大学应该是教授开着车来上课,上完课即开着车离去……。我确实是一直这样想的,是不是很幼稚?以为国内的大学和国外的一样。当然现在大学老师们开着车去上课是再普通不过了。
大学的住宿条件比中学好多了,八个人一间宿舍,四个上下铺。吃饭在四号食堂,食堂的饭菜不错。菜基本上分三个档次。白菜豆腐一角钱一份,滑肉片两角钱一份,土豆排骨三角钱一份。
那时上大学不用交学费,还有助学金。由于我们家人均收入比较低,我拿的是一等助学金,每月17.5元,外加3块钱的困难补助,吃饭基本上不用再添钱了。
饭吃得好,身体长得也快,我的身高很快长到一米七以上了,排队再也不用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了。
大学的学习生活比中学要轻松多了,但同学们学习依然刻苦努力,现在大学里常见的挂科现象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班里的同学还都暗暗较劲,谁也不想落后,大家的学习成绩高低相差不是很大。
四年大学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都有,人也成熟了很多,好像也不太土气了。
那个年代大学生还是比较少,我们全年级共七十三个人,分三个专业,我们专业21个人。那时候大学毕业包分配,分配的单位大都不错。
为了进一步深造,我选择了考研,也为了省事,报考了本系的教授,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生活都比较顺利,一年的课程学习,两年的硕士论文课题研究。毕业那年是正是1989年,也经历了学生时代的激情和疯狂。
硕士毕业不包分配,也不用分配,硕士毕业生很少,很好找单位。我本来是被确定留校的,但由于某些原因,在七月二号被告知取消留校资格。匆忙中联系了一家科研单位,一直工作到现在。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留校,肯定早就出国了,而且也很有可能在国外定居,这都是命运的安排。
至今我的大学同学有三分之一在美国。当然出国也并不一定就比国内好,我每年能出国访问交流一到两次,对国外的情况比较了解,我并不羡慕国外的生活,能够理性评价国内外各自的优势。
我很享受现在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