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那道朱漆斑驳的大门,站在密县县衙六百年的青砖灰瓦下时,我突然想起了你们——我正值青春年华的九年级学生们。
这座古衙静默如一位智者。仪门前“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的楹联,在晨光中泛着岁月的色泽。我抚过戒石上“公生明”三个大字,指尖传来的微凉,让我想起你们在作业本上写下的迷茫——“老师,努力真的有用吗?”
孩子们,你们正如这座古衙,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修建期”。
大堂之上,“明镜高悬”的匾额肃穆庄严。知县在此审理案件、明断是非。这让我想到你们的内心——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面“明镜”。它不是用来照见他人,而是时刻审视自己:今天的我是否比昨天更进步?面对手机游戏的诱惑,能否像知县拍下惊堂木般果断?面对难题的困扰,能否如清官断案般抽丝剥茧?成长,就是在每一次选择中,听见内心那声清脆的“惊堂木响”。
穿过大堂,后院的古柏虬枝盘曲,却依然向着天空奋力生长。一位老导游说,这树见证了无数县令的更迭——“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话如钟声敲击我的心扉。
孩子们,你们即将迎来中考,是否也以为那是人生的“终极审判”?
请看看这古柏——考试如流水,来了又去;而你们是那棵不断生长的树。中考重要吗?重要。但它不是终点,而是你们生命之树的一个年轮。真正的成长,是无论身处何种“季节”,都能扎根深处、积蓄力量。状元卷上的朱批会褪色,但求知的渴望永不磨灭;考场的铃声会停止,但探索的脚步不应停歇。
二堂悬挂着“清慎勤”的箴言,这里曾是知县每日自省之地。我在此驻足良久——作为班主任,我是否做到了“清”(清醒)、“慎”(谨慎)、“勤”(勤奋)?而你们,在题海战术中,是否只顾“勤”而忘了“清”?在竞争压力下,是否只求“快”而失了“慎”?
最好的成长,不是盲目向前,而是时常回望来路、校准方向。
最让我动容的,是衙署角落的土地祠。没有大堂的威严,没有二堂的雅致,只有朴素的信仰——官吏在此提醒自己不忘根本。这让我想起你们写在周记里的话:“怕让父母失望”、“怕辜负老师的期望”。
孩子们,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不是分数,不是名校,而是让你们成为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就像这土地祠,虽不起眼,却是整个衙署的根基。你们的“根本”,是诚实不欺的品格、迎难而上的勇气、善待他人的温暖。守住这些,无论未来走向何方,你们都不会迷失。
日上三竿,我走出县衙。门外广场上,现代生活的喧嚣扑面而来。回头看,古衙在余晖中静默矗立,仿佛在完成一场穿越六百年的对话。
孩子们,九年级是你们人生的“县衙时刻”——需要明镜高悬的清醒,需要清慎勤的坚持,更需要不忘根本的纯粹。中考是你们要过的“大堂”,但请记住,大堂之后还有二堂的自省,更有后院那棵永远向上生长的古柏。
愿你们在求知的路上,既能在“大堂”上正气凛然,明辨是非;也能在“二堂”里静心自省,不忘初心;更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长成一棵棵扎根深厚、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这,便是我从古老县衙带给你们的、关于成长的最深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