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7

今天在大渔社群里,又看到有家长问:“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一天玩六七个小时,怎么办?”

这个问题太常见了,很能理解家长又生气又无力的感觉。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积极心理学家彭凯平专门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的一句话戳中了很多父母:

“所有孩子上瘾一件事情,肯定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愉悦和满足。”

所以真正需要被看见的,是孩子在现实世界里缺了什么。彭教授这里有三个可以立刻开始调整的方向。

今天在大渔社群里,又看到有家长问:“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一天玩六七个小时,怎么办?”

这个问题太常见了,很能理解家长又生气又无力的感觉。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积极心理学家彭凯平专门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的一句话戳中了很多父母:

“所有孩子上瘾一件事情,肯定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愉悦和满足。”

第一步 先搞清楚“他在手机里找什么”

心理学的基本判断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明显“上瘾”,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需要没有被满足,于是从别处“补回来”。

所以第一步,不是立刻限时、没收,而是搞清楚:孩子到底在手机里找什么?

可以选在孩子心情相对放松的时候,换一种方式开口:

“不是来骂你,也不是为了控制你,真想听听,你最喜欢这个游戏的哪一点?是哪里让你那么上头?”

有的孩子在游戏里找到成就感;有的靠队友获得归属感;

有的只是在躲避现实的压力、不被理解的委屈。

当父母愿意先把“控制欲”收一收,改成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好奇,局面就已经从“对抗”,变成了“合作探查”。

第一步 先搞清楚“他在手机里找什么”

心理学的基本判断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明显“上瘾”,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需要没有被满足,于是从别处“补回来”。

所以第一步,不是立刻限时、没收,而是搞清楚:孩子到底在手机里找什么?

可以选在孩子心情相对放松的时候,换一种方式开口:

“不是来骂你,也不是为了控制你,真想听听,你最喜欢这个游戏的哪一点?是哪里让你那么上头?”

有的孩子在游戏里找到成就感;有的靠队友获得归属感;

有的只是在躲避现实的压力、不被理解的委屈。

当父母愿意先把“控制欲”收一收,改成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好奇,局面就已经从“对抗”,变成了“合作探查”。

第二步 帮他在现实世界里,找到可以替代手机的快乐

手机和游戏真正可怕的一点,在于:方便、即时、随手就能获得一点多巴胺的刺激。

要让孩子不那么被手机“绑架”,光把手机拿走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一起找到可以和手机“竞争”的体验。

彭老师分享过一个细节:带一群孩子去北极,刚上船时,所有孩子都在玩手机;当看到新奇的动物、壮丽的冰川时,孩子们自发放下手机,拿起相机和望远镜,抢着去看真实的世界。

没有人下命令,也没有人喊“现在不准玩手机”。只是现实世界,突然变得更有吸引力。

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天天去北极,但可以从小处开始:

允许孩子沉浸在自己真心喜欢的兴趣里:运动、画画、乐高、漫画、音乐;不必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和补课;尤其是那些被很多大人视为“闲书”的文学、趣味读物,至少能帮孩子从单一的手机刺激中抽离出来。

底层逻辑很简单:想让孩子放下什么,就得先让他在现实中握住别的东西。

“不要做这件事”,远远不如“还有别的事更好玩”有力量。

第三步 一起谈规则,而不是单方面“发命令”

完全不用手机,在这个时代几乎不现实——连大人自己都做不到。

与其突然宣布“封杀”,更可行的,是在情绪平静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制定几条手机规则:每天大致的使用时段是什么?最晚几点以后,全家都不再刷手机?有没有一段“电子屏蔽时间”,比如吃饭、聊天时,所有人都把手机收起来?

彭老师还提醒我们几个关键点:规则是“谈”出来的,不是“吼”出来的;是全家一起遵守的,不是只管孩子的“单向约束”。

彭老师也给出过一个大致参考:一天使用不超过3小时,一般问题不大;3~4小时,属于“偏多”,需要留意;达到6~7小时,基本可以判断为明显失衡,需要认真调整;8小时以上,多数已经接近成瘾,必要时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那种“放学基本都在玩手机,每天超过6小时”的情况,更现实的做法不是“一刀切零”,

而是——

在三步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往下调。从了解原因、增加现实体验、共订规则入手,慢慢让手机的时间缩到一个不再侵蚀睡眠、学习、社交的程度。

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家的功课

表面看,是孩子离不开手机;再往深处看,照出来的却是全家的生活方式。

父母自己一天刷多久?陪孩子的时候,是专心在场,还是一只手还在刷信息?对孩子“自律”的高要求,有多少是出于对未来的真实关心,又有多少只是焦虑、不安和比较心的投射?

手机只是一个载体,把亲子关系里原本就存在的张力和空洞放大了。

所以,问题从来不只是:“怎么把孩子从手机里拽出来?”更关键的提问是:

“怎样和孩子一起,让现实生活慢慢重新变得有吸引力?”

两代人站在同一边,一起去应对这个时代的共同难题。真正有效的改变,往往就是从这一步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日一醒27 美好的一天从优化语言开始,美好的一天从觉察自己开始,美好的一天从接纳自己,小步子改变开始 今...
    这是个好事呀阅读 23评论 0 0
  • 你有没有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同一件事,只要换一种说法,你的选择就会完全不一样。 我们常以为自己很理性,但很多决定...
    与子同航阅读 14评论 0 1
  • 晨光里的甜蜜馈赠:一口蛋糕开启愉悦日 晨光初绽,当第一缕曦光透过窗棂洒落,为新一天的序幕镀上温柔底色时,一份精致的...
    桃语兮阅读 43评论 0 1
  • 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学院25电气本2陈文星 跑一公里感悟 起初,这一公里只是个冰冷的数字——操场...
    391a54dd3973阅读 22评论 0 0
  • 别让压力耗光团队底气:“鼓励式管理”才是长久发展的核心密码 “这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这点成绩就沾沾...
    nys5433阅读 15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