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儿童心理专家成千上万的案例,那些或多或少有这种那种问题的孩子,他们惊人的难以教化背后,其实潜藏着将天性中的强势转化为领导力的可能,可以说他们甚至拥有撼动世界的力量!
有25年儿童心理辅导专业经验的澳大利亚作家的《家有顽童》一书,总结这类孩子的特点是他们有着坚韧的性格和桀骜不驯的特质,对于教养他们的人来说这些品质不仅是对耐心的挑战,还有技术上的要求。
而所谓技术上的要求,就是家长们必须了解顽童的属性,知道如何对待他们。
总的来说关于养育顽童,书中提出了十个劝诫,家长理应往好的方面引导,而不是与之行为对立。书中区分了顽童的6种类型,但一个孩子可能依次有其中几种类型的特征。针对每一种不同的类型,作者仔细分析成因,并给出具体应对方案。
顽童的成长有阶段性,在以学龄前、三年级、六年级为界的四个阶段中,孩子的大脑不断地进步和修整,以及发育并走向成熟。他们在各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思考的内容并不相同,家长们了解到这一点,可以更加理解他们的行为。
顽童的转变来自安抚、给予归属感,和积极地引导。作者用五个步骤将转化思想的精髓细化
为实际操作程序,着重于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性互动,以及培养孩子的积极思考习惯。
想让顽童成为天才,需要持续不断地培养四个良好的习惯。这四个习惯旨在平衡依据他们难缠行为的生理根源,所应对的四个方面:缓解焦虑、建立自信、区分自我和他人的意识、情感健康。
技术养育技术是客观性的一面,养育顽童还有主观性的一面,那不是对父母耐心的要求。孩子们对父母耐心的挑战会突出体现在7个方面。
这7个方面归纳家长及社会环境与孩子意志冲突的经常性场景,比如陷入僵局、暴力和抑郁、说谎、同龄人的压力、完美主义和拖延症等等,这些都要求家长们具备必要的心理素质,以形成对孩子教育的耐心。
书的末尾考虑到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添加了给老师们教育顽童的实用技巧。不同类型的孩子应该怎么教,如何使他们实现转变,这是摆在家庭和学校面前的共同难题。
《家有顽童》厘清了我们对顽童的长期误解,从科学的角度给出养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