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岂能以牺牲劳动者尊严为代价

近日,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在高温下徒手翻找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引发舆论哗然。当地城管部门将此作为“暖心故事”宣传,却遭网友质疑“浪费公共资源”“不体恤基层劳动者”。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公共服务中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深层病灶,更暴露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漠视。

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回应称“只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这种看似担当的表态,实则暴露出公共服务理念的严重扭曲。儿童手表作为普通财物,其价值远低于环卫工4小时的人力成本与垃圾转运费用,更遑论高温作业对劳动者健康的潜在危害。当公共服务资源被随意调配用于满足个别需求,本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这种“有求必应”的背后,是决策机制的失范。从12345热线将游客诉求直接转办至城管部门,到环卫公司未经科学评估便组织翻找,整个流程缺乏必要的价值判断与成本核算。正如媒体评论指出:“若每次丢钥匙、丢手表都翻8吨垃圾,整个服务系统将不堪重负。”这种不计成本的“服务”,实则是将政绩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地城管部门将此类事件作为正面典型宣传,甚至删除质疑报道,这种“捂盖子”式的舆情应对,恰恰印证了其“重形式、轻实质”的政绩观。当“暖新闻”成为遮羞布,当劳动者的汗水被异化为政绩筹码,公共服务便彻底沦为形式主义的秀场。

事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两名环卫工的处境。他们在35℃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4小时,却未获任何额外补偿或奖励。当地城管部门回应称“原有工作会有其他环卫工接替”,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调度方式,实质是将劳动者视为可随意支配的“工具人”。《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休息休假等权利。而在此事件中,环卫工的劳动条件明显违反安全卫生标准,其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更令人愤慨的是,当记者询问奖励事宜时,相关部门竟以“这是人家公司的事情”推诿,这种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观念,竟是出自公权力机关的下意识反应足以见得,这种制度性漠视并非孤例。从“环卫工跪地清扫”到“暴雨中徒手疏通下水道”,基层劳动者被过度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源在于,某些部门将“服务型政府”异化为“牺牲基层换政绩”的畸形逻辑,将劳动者权益保护视为可以妥协的“软指标”。

公共服务的质量,不仅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效率上,更体现在对劳动者尊严的维护上。当环卫工的汗水被视作理所当然,当公共资源被随意挥霍,我们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便越来越远。对此类事件,政府应严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擅自调配公共资源、滥用职权造成资源浪费的行为,要严肃追责。同时也应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不仅是环卫工人,一切劳动者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享受应有的休息时间。这起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某些部门在公共服务中的短板与病灶。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进制度革新,才能让类似的“暖新闻”不再成为刺痛人心的“冷笑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