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系列文章
Knowledge Management: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建设”与“个人管理”的重要的手段之一。
起源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在1965年即预言:
“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
受到1990年代的资讯化(Informatization),知识管理的观念出现,成为企业或组织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人文与技术具备的系统。
简单来说,我认为就是将知识透过“获得、记录、组织、存取与更新”,不断“去由外而内的累积”以及“由内而外的优化”,助于企业及个人做出决策,因应环境(资讯碎片化、知识焦虑)的变迁。
资讯化(Informatization)
一种产业结构上的转变,从可触摸的物质物品为主导,走向难以捉摸的资讯(信息)主导。
在这五个步骤的循环中,前面三步骤为“知识的产生”-强调如何使隐性的知识(最后一段会说明)方法化(Methodology),后面两步骤为“知识的分享”-强调让受众(员工、网路社群、大众等等)容易了解、容易接受,并且容易感受到“成果”。
方法(Methodology)
为一种带有约束性甚至强制性的模型规范,它会明确地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最大的效益等。因此,方法往往是以规范、章程,条例,使得接受者能有共同的画面去了解这个概念。
如何深化“知识产生”的内涵、针对不同族群去做“知识分享”的设计,这两大部分是“知识管理”当前与未来更重要的目标。
有鉴于知识管理的文献很多,许多著作又着重小节(很杂),可能会让人愈看愈迷惘。稍微整理一下后,重要文献大概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
- Hoffman,Constantine Von;Do We Know How to Do That?: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Harvard Management Update Article;Number: U9902A;1999
- Peters,Diane McFerrin;Knowledge Management: Four Practical Steps;Harvard Management Update;Vol. 5 #3;March 2000
- Saunders,Rebecca;Managing Knowledge: How to Make Money with what You Know;Harvar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Letter;June 2000> 专注在知识工作者的“程序”与“环境”的建构。
第二大类:
- Spiegler,Israel;Knowledge Management: A New Idea Or a Recycled Concept?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Volume 3,Article 14;2000
- Microsoft曾提出的知识管理白皮书> 认为知识管理是过去数十年资讯系统与网路的整合应用,着重在“决策分析”的进一步的功能。
简单来说,知识管理:
“一套有规范的资讯互动流程。”
能持续地、普遍地收集“显性与隐性知识”,进一步转化成“企业文化”或“个人品牌”,让人们更能注重在“资讯的交换”,透过互动的资讯,“再创造”知识的价值。
透过“获得、记录、组织、存取与更新”这个知识累积与优化的流程,能对公司其他人有所益处(或者个人品牌的受众与粉丝们),再设法使公司垂直上下能更有效率地获得知识信息。
知识的特性(难以被管理)
代表某种权力与优势:
使得人们不怎么愿意将个人所拥有的经验与知识分享出来,诱因与刺激是这时候的关键。
具流动性:
随着人来人去,使得企业或者组织的知识流动率太高,如何建立适当机制,转化隐性知识,是这部分关键。
散乱、碎片化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连络网路,让彼此掌握状况,运用公司或组织单位内部的知识。
知识的分类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而且难以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观察、理解和直觉都属于这一类,载体通常为个人,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与价值体系。
比如企业员工的经验、团队默契,或者组织文化。
由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
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能够明确表达的知识。容易用文字和数字的形式表达、交流,或者透过软体及资料库共用,也方便人们学习的知识。
根据Delphi Group的调查显示,企业中的最大部分知识(占 42 %)存在于员工个人中的隐性知识;但由几种不同种类的显性知识总和却又大于隐性知识。由此可见,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企业中的分布是相对平衡的,所以两种知识都必须得到相同的重视。
下一篇
会深度介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扮演的角色?
两者又如何转化?跟知识管理能发展出的策略有什么相关?
谢谢您看到最后!
若您喜欢我在简书分享的内容,欢迎留言給我回饋、分享给更多朋友,
或者按下“喜歡(愛心)”给予支持与鼓励,这将是我持续分享的能量来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