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有想法想关闭朋友圈了,一是觉得自己在刷朋友圈上消耗太多时间了,很多东西一晃而过,存留在记忆之中的少之甚少,但时间却总是一不小心便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时候自己发了条状态,也总是想点进去看看有没有朋友点赞或评论。二是觉得觉得在刷的过程中导致自己做事效率也在降低,经常注意力分散。犹豫再三,想关,又怕关了自己不能及时了解到一些朋友的动态,担心与朋友之间会关系疏远了。
终于在三月初,痛下决心,关了。为了让自己坚定决心,还特意在朋友圈发了条说明。
刚开始极其不适应,不刷朋友圈,就好想自己丢了某件生活必需品一样,总觉得心里有点空落落的。可之后一忙起来,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感觉就消失殆尽了。替代的,是发现多出来的时间自己可以去零散做一些有意义的其他事情,看作业备课的效率也在提高。自己心里不禁为自己的这个决定感到高兴与满足。
后来时间长了发现,之前担心关闭朋友圈会与朋友疏远这一问题,也完全是多余的。因为真正关心你的朋友,是不需要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你的。想念就联系,有空就约见。以前可能由于会在朋友圈互动,所以一般就点个赞或评论一句表示关心。而少了这一环节,大家会单独和你联系,你们聊得更多,聊得更深,不再是简单的一个赞或评论。
前不久一个周末,睡个懒觉醒来打开微信,发现被拉进一个群。随后弹出一句话:“昨晚做了一个梦,关于你们的,好真实。好想你们呀。”再一细看,原来是好久没联系的一位大学室友璐。当时大学寝室四人,毕业后,我与另外两位,我们三人一直联系较为密切。但璐和我们联系少之甚少,久未联系,大家在群里聊嗨了并约定了暑假齐聚。而后,另一位好友苗儿发微信告诉我,她考上长沙的教师编制了,成绩还不错,第五名。如果运气好,分到前两所学校的话,离自己家则不过十分钟路程。由衷为她感到高兴,她也说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知道我一定会为她感到高兴的。后来,她从长沙赶来,我们与另一位朋友一起约了下午茶,聊了很多以前的实习经历。
换手机后,用了八年的微博账号由于忘了密码,也忘记八年前绑定的手机号全名,所以尝试各种办法仍找不回来了。于是赶紧联系大学最好的闺蜜乐乐,让她帮我回忆电话号码,寻求办法。还是如大学时一样,会耐心的跟我说一个又一个尝试步骤,当成自己的事去着急。后来,得知我第二天还要上公开课,没有完全准备好,便说:你先去好好备课,密码我先想办法帮你找吧。周日,吴校长给我打了电话,了解了一些我带的去年毕业学生的情况,随后说你走了也快一年了,记得有时间多回母校来看看。周二晚上,初中同学加前同事加朋友—稳稳,给我发视频聊天,由于在上课所以没接。之后过了好几天才想起忘记回了。赶紧联系上,边聊着,边说了一句:我知道你是因为忙啦,我还不了解你么?
是啊,真正的朋友对彼此都很了解,而这份了解,并不是源于朋友圈,而是源自生活中的点滴相处。
友情都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然形成的。真实、自然、真挚,这是朋友间最本真的状态吧。各自忙乱,却又各自牵挂,这便是最真的友情。
现在的我,会间隔两三天打开一次朋友圈,看看好友的动态。特别关注的朋友,偶尔会点进去看看她的近况。等到哪一天,如果我可以做到完全不被朋友圈所牵绊,会自觉控制刷屏次数,会不再纠结要不要发动态,会偶尔发朋友圈只为分享生活而完全不在乎是否有人点赞,那么,我会重新打开朋友圈。
生命的质量在于感受。生活中我们需要成功的喜悦,需要挫折的痛苦,需要欢声笑语。更需要奔向前方的勇气。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要带着满满的活力开始,奔向更好的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