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做招聘就是做营销的观点。
也给出了大致的思路,比如自创的”自营+外包+外部平台“概念。聪明的人已经从中进行大量的展开了,因为按照这个思路下去,其实后面的事儿只是诸多排列组合的实践而已。
然而其实中间是有很多步骤的。比如今天要提到的招聘分析。
招聘分析其实有很多内容,比如对需求进行分析,对目标候选人进行分析,对渠道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好比老妈冲你说:去,买点儿东西回来!你的回答一定是个疑问句:买什么东西?多少钱?注入此类。
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需求是什么。这个里面其实也有很多说道。上一篇提到过,招聘其实是在做匹配,既然是匹配,到底是人跟什么匹配?准确的说,是人和岗位的匹配。但在招聘时,对于左手的企业来说,其实是要搞清楚的,是两块。一块是比较微观的,到底这个岗位是要找什么样的人过来?另一块稍微大点儿,是这个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过来。
严格来说,前者的匹配是招聘,后者的匹配则不是招聘的范围了,在人力资源里面有个岗位叫做组织发展(也就是很多大企业尤其外企喜欢用的OD,organization development),就是专门干这个事的。
这个可是了不得,因为几乎所有的人力相关的工作行为都是以OD为依据来推进的。这个OD干的事情,从六模块的角度来说,就是人力资源规划,从HRBP的三马车理论说,就是“人力资源专家”这架马车要做的事情。
基本上稍微有点儿系统性概念的HR都会无意识的进行OD的部分。但其实,如果有目的有意识的做这件事情,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都是做招聘,类似的行业类似的需求,有的HR需要展开的工作特别多,有的则just so so?
(咦?谁说我属于前面那种?)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的岗位JD(JD, job description) 用的是同一个。不管企业规模不管发展阶段不管内部状态总之就那个甩给你。尤其现在微信用的多,很多人在群里一甩就是四五屏的招聘信息。
只能说这个屏刷的,一点儿也不美好。
栗子来了。
A公司。你的企业过了初创期,不再波折颠沛,可以稳健发展,你的竞争对手国内有限的三四五个,国外五六个,不过仍难以匹敌,国家政策正在朝着有利一方倾斜,但是具体操作尚不明晰,仍然需要静待时机,市场上的产品仍然维持原有特性,数年没有更新,用户似乎已经对同类型的产品无感,国内某巨头似乎蠢蠢欲动,有消息称可能年后招兵买马,要进入这一领域。
这个时候去做招聘,一定要把上述这些内容全部掌握,熟悉公司/组织在这个产业里面是属于生态圈的哪一环,都是哪些因素的动态变化,影响着公司的发展。负责招聘的HR必须烂熟于心,因为这些都将决定着你的招聘策略,目标候选人的定位,以及后面的每一个招聘动作。这,就是做组织分析的前提。
当企业被这些外部因素影响时,相应的组织也需要不断变化以适应市场环境。
还用刚才的例子。A公司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业务或产品,但是市面上同质化产品很多,这个时候公司或许会调整产品策略,那接下来组织里必须要出现领头的创新型人才。
这样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行业的专家,跨行的技术专家,有过新产品开发经历,了解产品开发的流程等等。
如果某巨头在一到两年后杀入那很显然这个市场还是为人看重的,但同时届时存活会很困难,最好的办法是公司谋求资本介入加快发展,那么公司会需要到资本方的人力。那么专注于这个行业的投资人在哪里呢?
刚才就是在做组织发展分析。
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
如果你的公司不大,其实这是老板会考虑到的,
包括其中的细节甚至工作都会亲力亲为,比如新产品研发显然很多中小企业的CEO大部分时间就在做这个,比如找投资人这也只能老板出马。
不过上了公司规模之后,就跟市场总监开会吧!因为市场总监一定足够专业资深了,老板也会放很多原本属于他范围的工作和权利出来。
从三架马车的理论来说,这其实是HRBP的日常工作——每天和业务部门厮混在一起。
啊 怎么越写越多越写越多,多,多。。。客官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个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