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今天是5月25日星期天,一整天都下着小雨,闲坐翻书。看到坛经里讲的禅定时不太能理解,试着写些感受。
坛经所说的“坐禅”要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禅定”要做到“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禅内定,是为禅定。是不是说在世上遇到的一切善恶、美丑、得失、是非等外界现象,都能做到处之泰然,不当回事,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影响。可这世上充满挫折和痛苦,说不受外界影响就能不受外界影响吗?凭什么?佛家说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想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如影随行这确是人生体验,人生有这么多的苦和烦恼,这么多的不如意!又怎么会做得到什么事都能不动于心,真是太难了。
在这世上讨生活,就得从小学习,考试、考公、学技术,去打螺丝去找饭吃,就得在职场和人去争去斗,就得为学期房背上债务,就得为老人住院抢张床位去求这个那个,什么都不计较吗?这个真是太难了!修这么强大的内心是不是也是一种执著?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么做是因为什么道理?是不是要在红尘中历练,到过荣耀,也经历过各种困苦,明白最后的归途后,无奈放下。
唉!入世太深。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注定的,努力是这样,不努力也是这样,并没有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情况有什么实质性改变,只是最后能自己给自己交代,能过心理上这关。反正我努力了,成不成就这样吧。有时努力只是为了感动自己,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处。如此,不如适度放过自己,过点清贫但不再为人拿捏的日子,已经是上上签了。以此作为物质基础或凭藉,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退守后面的岁月,不再为职场所动也没什么不好,从个人来说这是不是一定程度上的禅定。
可能离得太远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或以出离心入世才能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