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是我从宁德晚报的新闻里保存下来的。我没有参与这次活动,这张照片似乎与我无关。但,照片里的场景我却非常熟悉。因为几年前,我也曾经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同样的地方参加了类似的活动。而且,那次我还是一名组织者。
这张照片拍摄于蕉城区爱心智能康复中心。在这个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这个中心位于小巷内,一栋不起眼的楼房中。我当初有缘与这个中心连接,是因为一起组织五四青年活动的同事认识中心的负责人。
当我第一次走进中心的时候,我的心里很难受。当时的中心非常破旧,设备很简陋,完全没有现在照片里的明亮整洁。中心的老师们一方面要时刻注意着“不受控”的孩子们,一方面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教孩子们反复练习那些最最基本的能力。中心里的场景是比较混乱无序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很无措,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和负责人邹老师深聊后,我了解到,他们目前急需一些康复用具。因此,我在请示领导后,把有限的活动经费都用来买康复用具。参加那次活动的志愿者大多对自闭症没有任何了解,连我也是通过询问邹老师和上网查资料才有一点基本的认识。因此,我们没有和孩子们做太多互动,而是把精力主要放在组装康复用具上。我们忙了整整一个下午,终于组装好了大部分。康复中心的老师们都非常感谢我们,但是,我的心里依然不好受。在与中心接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太多的无奈、绝望、痛苦。我觉得自己很无力,我无法给予他们更多更有效的帮助,我甚至不能坦然面对孩子们的所谓“失控”。于是,当其他工作拉走了我的注意力,我虽然偶尔和负责人邹老师有互动,却再也没有去过康复中心,再也没有参与过他们的活动。
去年的今日,我看到应童老师的这篇《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你可以做点什么?》。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原因就如文章所言:
因为这些文字会让你看待自己的孩子发生根本性的翻转。
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不应该让他(她)恢复正常的社交为目标,而应该信任这个孩子并调整到他(她)的需要。
记得那个时候,我第一时间把文章转发给邹老师,并和她交流,她感谢我的关注,但与我并未深谈。那时,我听了几个月应童老师的微课,收获了很多新理念。现在回想,那时候的自己还处于头脑学习层面,所以,虽然我看似知道了,但自己丝毫用不出来。我觉得我们应该按照应童老师文章所写的做,但,我甚至不敢直接询问邹老师的意见,我不敢去康复中心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我安慰自己:我已经把文章转发给邹老师啦,邹老师如果会认可,她肯定知道怎么做;她那么爱那些孩子,如果她知道有更好的方式,她肯定会去尝试的;如果她不认可,我这个半桶水又怎么可能比应童老师的文章说得清楚?
转眼,一年已过,新一年的自闭症宣传日又来了。看到老师今日的文章,我才想起这个日子,我好像已经成了旁观者。但,如果已经不再牵挂,我为何还要写这篇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