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我读了很长时间,读得很辛苦,今天我终于读完了。今天我想写一篇书评,而不是读后感。
于是我大脑中出现了书评的结构:第一部分、应该写作者和书籍的背景资料介绍。第二部分、应该把书中重要要内容进行概述和拓展。第三部分、可以将自己本书的感受和总体评进行评价。
从我的习惯来说,我更喜欢去写读后感,读后感是更加自由的文体,你说它是散文也未尝不可。读后感,没有固定的模式,你甚至可以将书本的一段话作为一个引言,然后全篇都写自己的感受,甚至你可以脱离书本,谈谈你想起来的另外书本,甚至可以谈到你身边的人。总之,这本书让你想到的内容,都可以写进去。
今天,我想试一试写书评,戴着镣铐跳舞,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 [美] 塔拉·韦思特弗,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出生在美国山区,17岁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二十七岁那年成为剑桥大学博士。因这本《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这本《你》畅销海内外。
本书的最后一页,将这本书归类为回忆录。可对于我来说,这更像是一部惊险的小说,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没有极端宗教信仰的国度,因此,书中讲的内容对于我来说,那简直就是脑洞故事:一个极端的宗教信徒,躁狂症、被害妄想症的父亲,独裁君主;一个忍气吞声、卑微低下、软弱没有原则的母亲;一个会家庭暴力躁狂症的哥哥;还有关键时刻背叛、出卖自己的姐姐。7个兄弟姐妹,3个脱离家庭,获得博士学位的3人,另外4人没有高中学历。直至故事结束,这个家庭王国依然被躁狂症父亲控制的独裁王国,母亲是忠实的独裁王国拥护者,而在经济上依赖这个王国的那4个子女,则是这个王国的军队。武力压迫失效以后,就使用精神控制,一切失效以后 ,就变成了反叛者,被这个王国驱逐。
塔拉的父亲并不是一开始就那样极端,最大的三个孩子是被送去上学的,是后来才被接回来接受家庭教育。而母亲也不是一开始便没有话语权的,刚开始还要求孩子们学习 ,并把他们送到图书馆去读书。但是后来,这个家庭就在父亲的带领下,脱离政府 ,仇视医院,时刻准备着世界末日的到来。
塔拉出生在父亲已经走向极端以后的阶段,因此,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装上了“父亲思维方式的系统”,她不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只能按照一开始被定义的方式生活。
塔拉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孩子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父母,他们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这个家庭,家庭给什么便接什么,没有选择也不能反抗。但是,她的奶奶、姥姥 、泰勒还有后来的初恋查尔斯都充当了塔拉冲破家庭牢笼的重要指引者。虽然起初看起来那样的微不足道,那样的无力抗衡那股来自家庭教育的强大反作用。但是,终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就像一道道闪电,打开了塔拉混沌的人生。
在她与初恋查尔斯相处过程中,塔拉在自己原本的认知系统里,重建了另外一套运行系统,她希望并行不悖。她妄想建立的新世界在哥哥当着初恋爱人的面前暴力恐吓、人格侮辱下, 轰然倒塌。肖恩对塔拉多次进行家庭暴力、侮辱,就在隔壁的母亲却充耳不闻;父亲把自己推向危险劳动,让塔拉有一种被抛弃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让自己产生出一种“配不上”的自卑感。即使她已经走出了原生家庭,走向了大洋彼岸,她都觉得自己不配,配不上剑桥大学,配不上老师的赞赏,配不上优秀的男子。她应该在巴克峰,在那里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干着重体力活 ,应该如她母亲一样早早嫁给一个男人,成为他众多妻子之中的一个......
可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塔拉拒绝那样,她想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塔拉的世界里还运行这两套系统,这两套系统时时冲突,时时打架。教育系统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她在学业上获得成就 ,人际关系融洽,内心获得安宁, 她喜欢这样的生活;家庭的系统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她感觉自己背叛、扭曲,她痛恨自己,认为自己不配生活在文明世界,有不顾一切回到大山的冲动。
值得庆幸,塔拉最后选择删除了父亲给他的那套系统,与原生家庭彻底决裂。本书最后总结:“你可以用很多种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这并不容易 ,塔拉在文明世界中获得的越多,内心的挣扎就越激烈。所以,一本《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问世了。尽管很多人给这本书定义为作者自我救赎的作品,但我认为不完全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纠结和反复。直至本书已经问世,作者的痛苦依然在持续。但我相信,写出来一定有疗愈的效果,但那效果毕竟有限。
通过本书最后的内容,我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呐喊。父亲、母亲,那是这个世界上最揪心的存在,那是永远扯不断的精神力量。即使塔拉再痛恨她的父亲 ,本书中也有一段内容,闪现出了深沉的父爱:
“如果你在美国,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买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我不相信塔拉内心没有触动,就连我也留下了眼泪。
即使再多的苦难又如何,终究是走出来了。回首往事,难道不觉得像梦一样吗?父亲、母亲有万般不是,那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何曾对自己仁慈过。就如塔拉在最后说的:“我学会了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因为我需要如此,而非他罪有应得。”
本书绝对值得一读,这让我更深刻地思考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以更机智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当然,如果你也是塔拉,那么,也要学会放下,学会与自己和解 ,与家庭和解。如果不能,就勇敢地重新构建自己的世界。我想,在我们的国家,恐怕也很少有如同塔拉那样的生存环境了吧,这本书一定会给你冲破思想藩篱的勇气。我相信,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寻求幸福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