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邙山(二):北邙山

作为天下第七十福地,北邙山的道家源流颇为悠长。当年东周建都于洛阳,位于涧河之东,北依北邙,南临洛河。祖师爷老子即在此任周朝守藏室之史。

说来也巧。头两天在青旅住着嫌吵,于是换了汉庭酒店。住下后发现不远处的马路对面竟然是王城公园。它是在东周王城遗址上建的公园,也是全国建的第一座遗址公园。

历经半个世纪的完善,遗址的氛围不浓,县城公园的味道却扑面而来,似乎每个空地上都可以让人浮现出广场大妈的影子。西边的韶乐台试图涂抹些古韵,几块有机玻璃遮盖着旧时的城址,在某个广场上的一块若圆若方的石球上雕了河图洛书……除了这些拼凑起来的元素外,更多的是游乐场之类的设施,看到的年轻母亲带着孩子四处找零食吃的身影……

作为古往今来首屈一指的老庄哲学的创始人,老子的品牌效应不可忽视,所以在洛阳城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老子骑牛的雕塑。但对于老子的思想显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次是第二次来洛阳。上次过来曾经拜访过老子纪念馆。在馆里转了几圈,也没有彻底弄清老子西去后的足迹。

在“三清”的概念里,老子被认为是太清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但是很奇怪北邙山上的庙叫做上清宫。山下为纪念陪伴老子的青牛的古青牛观,在某个时候被改名为下清宫。

上清宫的外观看起来就是个村庙。几位老太太坐在门口,兜售些香火,那姿态和涡阳的天静宫门口无异。庙里有个翠云洞,收拾得还算整洁。偶尔能看到一位全真道人的踪影。

下清宫则明显要富贵些。建筑格局比较工整,成色也新,2014年不知哪个制片商拍《寻找老子》还在这里取过景。三年过去了,感觉一点没变。

说起道教的历代祖师在北邙山的经历,最惹人注目的当然是张陵天师。他26岁辞官归隐北邙,后来携家眷南下嵩山与鄱阳湖,又随两只仙鹤辗转至龙虎山。可以说,北邙山是他修道的某所学校。这所学校培养出了一代教祖,却没有为他专门立座庙。

后来全真七子中的孙不二祖师拜师后,与马钰分开各自清修,即来到了洛阳城中。人们说她自毁仙容,四处流浪,短短十二年功夫即羽化飞升。传说她飞升的地方现在是所学校。上次前来在校门口略做徘徊,想着无相关证明难得准入,只能悻悻而去。

三年前初访这山时,感觉荒坟万里,阴盛阳衰。所有的树木都无精打采,田间地头偶尔会看到破碎的瓦罐或者残碑。偶尔经过的三轮车划过荒野,象带着大批鬼魅。行走在草丛间,周围一片肃杀之气相随,再加上走到上清宫的时候,正好夕阳西下,俯瞰洛阳城都有种日落西山的味道。从山上下来,人感觉近乎虚脱。

这次仍然感觉不到什么生气,但好在有些心理准备,对周围时刻提防与戒备,没有多看,也没有多停留,所以离开“上清宫森林公园”的钢架门坊时,心里长舒了一口气。说起来,就是为了写这篇关于福地的文章,我又来走了一遍。

忽然觉得好笑,一块大坟场作为十三朝古都的玄武地,不知道风水上会做何解?

   2017.9.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