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位于古都长安与洛阳之间,汉唐帝王经常往返东西两京,所以这里从古至今就是交通要道。自从我来渭南博物馆工作以后,就开始收集大量有关长安和洛阳的考古资料,为今后自己的研究打下基础。
今年端午节之际,利用三天假期时间,我和家人开车前往洛阳,先后寻访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渭南、三门峡和洛阳地区的古遗址、古建筑和古墓葬等多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使本人到达“国保”单位的数量增加至645处。
我妈妈的老家在孟州市,由于比邻洛阳城区,所以本人从小就经常去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北邙山等著名的名胜古迹,早已不是我的菜了。这一次,我在洛阳寻访的一些“国保”单位,估计很多洛阳人也未必到达过吧?
5月28日清晨,我们从渭南市区出发,经过华县、华阴、潼关,一路向东进入河南境内。在华阴市区,重游西岳庙之余,第一次参观旁边的关帝庙,并且寻访北郊的阴晋故城遗址;随后,途经京师仓遗址、杨震墓遗址和潼关古城,虽然久居关中,但是这些地方,我之前从未到达过——
1、关帝庙
前些年,在对西岳庙周围进行拆迁时,先后发现一批有价值的古代建筑。其中,关帝庙的忠义石牌坊,图案雕刻精美,人物栩栩如生,上方书写“此只谓大丈夫也”和“河岳日星”。如今,这里已经整修一新,包括山门、配殿、正殿、偏殿、后殿等几大部分,并且被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的此次“国保”之旅,就从这处劫后余生的“省保”开始吧!
2、西岳庙
2011年4月26日游览完华山之后,我曾和同学一起来过西岳庙,转眼之间,已经6年了!西岳庙始建于汉代,历代帝王在此祭祀华山之神,建筑坐北朝南,直对华山主峰,宏敞巍峨,古朴壮观。院落之中,林木繁茂,山石嶙峋,饶有园林之趣。1988年这里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京师仓遗址
即将离开华阴地界,进入潼关的公路南侧,有一个叫双泉村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华阴老腔的发源地,也是西汉京师仓遗址的所在地。
离开公路向南,穿过高速公路下的涵洞,就来到安静的双泉村。在最东侧的一户人家向北拐,台塬上就是京师仓遗址,如今这里依然遍布着残砖碎瓦。
京师仓又名华仓,修建于汉武帝时期,用来为首都长安贮存和转运粮食。1979年经过考古发掘,在这里发现一号京师仓遗址,以及五座小型的仓房遗址,出土砖瓦、陶范、陶器、铁器、兵器、钱币等文物。这处遗址在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潼关古城
经过四知村,参观杨震廉政博物馆之后,我们顺着渭河南岸向东行驶。即将看到黄河时,潼关古城的西门,赫然出现在公路的南侧,虽然仅存两个高大的夯土堆,但是依然气势宏伟。
潼关始建于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清朝二百多年,仍在明代潼关城设防,依然保持着明朝的规模,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才被废弃。2013年这里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午离开陕西,进入河南的三门峡市,经过灵宝市来到陕县。下午,从这里向南翻越崤山,来到洛阳市下属的洛宁和宜阳两县。其间,我们寻访了庙上村地坑窑院、五花寺塔、韩都遗址等三处“国保”单位。
5、庙上村地坑窑院
翻越崤山之前,我们经过西张村镇,来到南面的庙上村,一睹这里地坑窑院的风采。进入村中,不时可以看到一片青砖围栏,围绕在中间的是一个凹下的地坑,走近之后才发现下方四壁开凿着窑洞。
这里保留相对集中完好、排列有序的窑院50余座。二、三十年前,陕县大部分的民居都是地坑窑院,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村民逐渐将坑填平,在地面上盖起平房。2013年5月3日,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五花寺塔
利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开车翻过崤山,来到洛水北岸的洛宁县。东面的三乡镇,不仅是诗人李贺的故里,而且保存着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五花塔。
如今,这里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建设,宏大的寺院殿堂,宽敞的广场街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可惜,由于正在施工加固,五花塔被脚手架层层包裹,我只得朦朦胧胧地远观它了!
古塔矗立在连昌河西岸的高地上,经千年风霜侵蚀,塔身略微倾斜,被当地人称为洛阳的“比萨斜塔”。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宜阳韩都遗址
离开三乡镇,顺着洛河北岸继续向东,赶在日落之前来到了韩都镇。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里曾是战国时期韩国的首都,遗址就在镇子的东北方向。
我们按图索骥般地找到城角村,沿着村中的道路向东,可以看见一条呈南北走向,约3米多高的城垣遗迹,这里就是韩都遗址的东北角。它不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也是军事要塞和交通要道,但如今已经被大片的农田淹没。虽然这里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连一块“国保”单位碑也未见——
夜里8点多,我们来到宜阳县城,在这里住了一晚。5月29日清晨,沿着洛河北岸,从西南方向进入洛阳市区。首先,我们来到涧西工业区,观看了这里的苏式建筑;随后,走马观花一般,先后前往上清宫、含嘉仓遗址、宣仁门遗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洛阳山陕会馆、洛阳周公庙等名胜古迹。下午三点多,我们来到洛阳博物馆,参观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一路向南来到伊川县,拜谒了这里的程颐、程颢墓,赶在日落前来到汝阳县。
8、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
上世纪50年代,100多名苏联专家陆续来到洛阳的涧西区,援助修建带有苏式风格的厂房、住宅和各种配套设施。如今,这里已经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们沿着长安路自南向北,来到著名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门前,高大的毛主席雕塑让人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本想参观一下旁边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可当我出示了自己在渭南博物馆的工作证之后,他们的答复竟然是:“在我们的免票规定里,只包括老年人、军人、残疾人等,并没有什么文博系统工作人员。所以你必须购买50块钱的门票!”于是,我什么也没说,扭头就走了。
9、含嘉仓遗址
离开涧西区,我们驶上310国道向东,游览完上清宫森林公园之后,开始寻找淹没在市区中的含嘉仓遗址。顺着驾鸡沟路向南,穿过陇海铁路下方的涵洞,向西一拐就看到著名的160号仓窑遗址紧闭的大门。
这里不仅在1988年与隋唐洛阳城的其他遗址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在2013年与大运河的其他遗产点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是,如今这里门可罗雀的景象,不禁令人遗憾!
10、宣仁门遗址
在洛阳老城内吃饭逛街之际,我们无意间看到东大街上树立的“国保”单位碑,这里与隋唐洛阳城有什么关系呢?
绕到石碑后方一看,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宣仁门的遗址。它是隋唐洛阳城东城的城门,与外郭城的上东门东西相连,原本为三门道结构,北宋时期封堵两侧门道,仅留单门道以供出入。1988年,这里与含嘉仓等遗址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饭过后,气温炎热,我们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先后参观了四座博物馆,分别是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都城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其中,前三者均位于“国保”单位之中——
11、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
“洛八办”是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的办事机构,它与西安、武汉、重庆三个八路军办事处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原本位于老城区的南关贴廓巷,是一座坐南向北的清代庭院式建筑,古朴典雅,宁静幽邃。如今,纪念馆的大门开在南面的九都路上,与南侧的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相对,但是很不起眼。
12、洛阳山陕会馆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依托洛河北岸的山陕会馆,结合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面讲述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会馆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现有琉璃照壁、仪门、山门、僧房、舞楼、廊房、官厅、拜殿、正殿、配殿等建筑,乃清朝初年山西、陕西商人为经商方便,在古运河北岸边,集资筹建的聚会场所。
13、洛阳周公庙
曾经的都城博物馆就设在洛阳的周公庙,集中展示古代洛阳五大都城的历史风貌与城池变迁,以及周公的生平事迹。这里是国内祭祀周公的重要场所,始建于隋未唐初,现存古建筑依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宝鼎堂、二殿、三殿及东西廊房。
14、程颐、程颢墓
从龙门石窟西侧的山上翻过,顺着伊河向南,我们赶在日落前来到伊川县。穿过军事管制区,来到当地著名的二程墓,虽然新建的祠堂已经关门,但并不影响游览后方的墓地。这里遍布大大小小的墓冢,程颐墓前不仅有墓碑和供案,还有石羊、石马、翁仲等,古树参天,肃穆幽静,所以又称“程林”。2013年这里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汝阳住了一晚,第二天由于意外原因,结束洛阳考察,匆忙返回渭南。经过华县的柳枝镇时,向南沿小路行驶,意外看到元君庙—泉护村遗址,这里在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为本人此次“国保”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