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武志红老师的这本《巨婴国》已经半年了,这次终于连续从头到尾读完了。武老师不愧是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看心理学的书我一直是避免用所看到的内容去剖析自己,一直不敢去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所有之前看相关的书都是从学习理论的角度去看。这次看《巨婴国》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态,但是还是被武老师循序渐进地带进了自己内心最深最真实的地方,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听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初看这本书的前两章的时候个人有很多疑问,很多不认同的地方。武老师的观点、事例等我个人并不是特别认同,因为至少从我自身的体验来说并非如此;但到后面当我看到能触及到自己的内心的时候,特别认同。这本书在去年刚出来瞬间成为“禁书”,估计也是因为武老师从他已经形成的观念里面再出发去剖析它吧,所以看这本书选择性去看,总能找到照亮自己的那一部分。
从武老师描述的中国是好人、全能自恋的龙里面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顺着去看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孩童时代,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原来我并不是像我想的这样,我一直在人际圈中构件的是一个我想成为的我,而不是真实的我。我也找到了自己未被满足的自恋,及自己面对这种不满足的时候的退缩与逃避。。。。。。
在看到自己内心的婴儿的时候,我特别期待武老师能给出一个答案,如何长大;但是貌似武老师的阐述里并入实际的解决之道。然后回到我的信仰里,我找到了适合我以及适合中国式巨婴儿的答案。因为所有的巨婴的心理归根都在于中国式的教养孩童的方式,以及中国式的母婴关系,以及中国式的复杂亲戚裙带关系……..中国式的没有界限!这让我想到圣经里关于婚姻的讲解“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纪2:24)。如果中国家庭在进入婚姻的时刻起,丈夫和妻子能够从原生家庭中出来,并且与原生家庭在情感感伤建立正确的界限;中国式“共生”的巨婴心理应该就可以避免了吧。
我们都是全能自恋的龙,成年时心理乐观也好、悲观也好、极端也好、极其健康也好;基本都源于婴幼儿时期与妈妈关系的建立。孩子本性的活力与性,若被看见被接纳,成年便能很好的化解全能自恋带来的攻击性;若孩童时期这股力量没有被看见,成年时这样的婴儿心理总要作祟。而实际在我们的国家孩子的教养问题极其严重,可以说几乎大部分的父母只生不”养”,几乎没有很好的有品质的陪伴,尤其隔代教养。
除此我们的文化,集体主义、孝道的盛行,也让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成长后都失去了个性。确实这个是我们国人很少去思考但确实有严重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又被教导如何去孝顺父母、如何去为集体服务;但是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去活出自己,也基本没有人教父母如何去教养孩童。这样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迷失在这样的文化中,心理长不大;所有才有各样中华民族的特色历史事件和文化。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看完这本书之后,除了在思考我该如何去面的及看见心理面的那个婴孩,让她能或出来以外。我最大的看见在于,我该如何去教养我的孩子们,如何在他们的童年时期能够看到并接纳他们那原始的力量,让他们能够活出自己。有些惶恐,因为大的环境不是我能够改变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长大的我也没有受到这样的教育如何去教养孩子。很庆幸的是我有一本圣经在手,里面有很多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建议。尤其“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我想这句应该会成为我教养孩子路上的随时提醒的警句吧。
在西方的文化里没有中国的共生关系、没有中国式的千人一面、没有中国式的父母的决绝禁止…….应该源于他们的文化里基督教信仰的深入影响吧。对于巨婴国的中国,如果更多地去了解并吸收西方文化,尤其基督的信仰,应该是解决巨婴国的有效方法之一吧。但是在目前的政治文化里不易啊。
只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活出自己。愿每个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活力,能接纳并回应。愿每个人都能从全能自恋的龙变成人。愿我们的下一代巨婴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