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坐在马桶上例行公事。中国作品《北京折叠》入围雨果奖的新闻推送出现在手屏幕上,同样吸引眼球的是大刘的《三体2——黑暗森林》没能入围。作为一个将原书读过三次,开车路上小说听过两次的《三体》迷来说,既是失望,又是兴奋。能击败大刘入围的作品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又会带给科幻迷们一个怎样的新天地?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拜读一下这个新科幻作品,着实让人心里长草。
如果你是个《三体》迷,你一定知道大刘的《三体》的第一部仅仅是一个开始的铺垫,很多故事还没有展开;而第三部又由于跨度巨大的硬科幻以及带有哲学性质的探讨,再加上作者在不断被催稿状态下完成,所以也称不上是完美的作品;只有《三体2——黑暗森林》,无论从故事情节、人物设定还是科幻展现,绝对都是三部中最精彩的一部。
搜索《北京折叠》…… 实体书没有,JD没有,kindle电子书没有,最后找到了作者的Blog,终于读到了这部不到两万字的短篇科幻小说。失望加失落的心情,无以复加。
《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现实的隐喻。
短短的两万字,写了十几个人物,总有一个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GDP,建筑工,垃圾工,研究生,银行实习生,GDP,绿色环保…… 文中充斥的现实语言,每时每刻都带给人强烈的真实感。底层空间仅仅8小时无阳光的生活状态,中层空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天天幻想的状态,上册空间忧心忡忡患得患失的状态…… 都是现实生活的侧面写照。郝同学与其说是把北京折叠起来讲一个科幻故事,倒不如说把一个已经折叠的北京平铺硬生生的展开在我们面前。说实话,我一点也没觉得这是一部科幻作品,倒是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每天都能看到六环内被折叠起来的北京,默默的展开在目之所及。我们像老刀的父亲,看着城墙被拆掉再被重构成不认识的钢筋水泥丛林;我们像老刀一样每天奔忙八小时,愁着明天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我们像秦天、张显一样,幻想有朝一日能乌鸦变凤凰;我们像依言一样,期待纯真的情感,但又拜托不了现实的诱惑;我们像吴闻一样,年复一年的提交着解决方案,但又被打回;我们像老葛一样,对过去怀念却又回不去;我们像小贝一样,无奈的面对日益上涨的房价;我们像收房租的老太太一样,为了省电关了暖气;我们像白发老人一样,对GDP和失业率忧心忡忡;我们的孩子,像糖糖一样,刚刚睡醒,懵懂可爱……
如果说大刘的《黑暗森林》能够击败了物理学家们,让他们意识到宇宙的黑暗一面,走向自我救赎的终点的话,那么郝同学用这短短的两万字小说,真真切切的戳到了我们每一个现实世界的人伤痛,让我们再次意识到现实的黑暗,让我们失去了希望和幻想。作者将每一层空间硬生生的折叠着,将每个人的生活轨迹折叠着,将每个阶层的生存时间折叠着,却将北京折叠起来的伤痛,打开、铺平后,徐徐的展开给我们看。
《北京折叠》的入围,对我来说,是种伤痛……
我想活在《北京折叠》的第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