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09:39:18
《断舍离》随感
断舍离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的环境里能够行得通吗?
我们有多少人还没有脱离贫困线?多少孩子还没有得到最基本的教育资源?多少人游走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生活没有保障?
能做到断舍离的人一定是积攒了很多物品,因为你根本无法说服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去断舍离。哪怕一个人他已经拥有了很多东西,在当下社会你想说服他断舍离哪怕也很难。大商场里的各种奢侈品牌店面门口,总是不间断有人在排队。不能免俗的我们总是很好奇想进去看看,这件衣服或者这个包为什么是这个价钱呢?当我们询问导购员物品价钱后,脸上还需要不动声色地故作镇定。此时,导购员还会特意强调,这是本市仅有的款式,很多外省的客人是开车过来专门选购的。可想而知,哪怕我们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有了很多物品,也是阻挡不了向更高物质水平生活水平前进的脚步。人的欲望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我们不能舍弃这种欲望,根本原因是我们身为人类根本不可能无欲无求。
断舍离的生活哲学是需要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书中首先就表明了断舍离的社会背景。战后“消费主义”思潮下成长起来的“团块世代”开始变卖自己年轻时期购买的奢侈品,数量之大甚至让这个并不出产钻石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钻石出口国。上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长时间通缩状态,社会平均工资下降,消费能力受限。经济泡沫破裂下成长起来的“食草族”结不起婚,买不起房。另一方面,2011年日本大地震,数万人顷刻间失去生命和家园。许多人感慨世事变化,人生短暂,不应爱被物质所累,开始重视人和人之间心灵的牵绊。
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状态。没有一定物质的积累根本没资格谈断舍离。物质财富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每一个都拼命想得到更多自己认为或者旁人认为好的东西,这不是一种哲学观能够改变的,这是深藏在人类基因里的追寻欲望的原始动力。可以说,没有这样的额原动力就不会有人类。如果有一天人类追寻欲望的原始动力消失了,那么人类这个种族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里,我们的确需要断舍离的生活哲学。
希望我们断掉的是对物质的无限执念,拥有的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感情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