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计划安排,本月应该上一节教研组课,假如是大学科,那么是同学科教师坐一起,研讨教材,分析教学方式,可谓是一顿家宴,虽比不上盛筵,可还是可以吃上许多。可偏偏身处小学科,全校本门学科就我一个光竿司令,无法形成教研组气氛,于是为了今天的集体备课,特意复印了教参和书本送到综合组其他学科老师手中,希望她们能对本课提一些建设性意见。
各位同仁还是很激情地提供了意见,可是终究还是隔了一层,对本学科的不了解导致她们对课堂的生成把握不了,从而活动的开展很难探讨,在将近一个小时的研讨中,有价值的信息寥寥无几,收获颇微。
处在小学校,教师业务发展确有制约,没有备课组的一次次对教材的探讨,没有平行班的比较,一次上砸了,下一次的改进就是在下学期了,问题是下一次不一定还记得现在的感受,虽然有反思的存在,但是还不能保证下一次一定是改进,就等同于一个人的闭门造车,造出来的确定是车吗?珍惜一学期一两次的公开课优质课比赛,借用外校不停的磨课,提升自己处理教材的能力。
由于这个意识,也一直尝试着去突破这个难题,近几学期的公开课的反思尽量形成论文去投稿去评奖,也收获了一定的奖项,说明用心做的,还是有成效的。
用心去做,不枉费这段青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