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其安全至关重要。
以“建章立制”为基础,确保有章可循。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标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详尽且操作性强的干部人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为档案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使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
用“设施升级”作支撑,保障档案实体安全。要加大对档案保管设施设备的投入,按照“九防”标准建设专用档案室,配备先进的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防尘、防光、防高温、防污染等设施设备,如安装智能防火报警系统、恒温恒湿空调、密集架等,同时采用无酸档案盒、防虫药纸等档案装具和保护材料,为档案创造安全稳定的物理环境,有效延长档案寿命,确保档案实体不受损坏。
靠“数字赋能”来助力,提升信息化安全水平。在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加密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信息泄露;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网络安全设备,抵御外部网络攻击;加强对档案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严格设置用户权限,实行身份认证和操作日志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在数字化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让“人员培优”增效能,强化队伍安全意识。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通过邀请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形式,提升其档案管理专业素养和安全责任意识,使其熟练掌握档案安全管理的各项技能和操作规程,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能够敏锐察觉并及时处理档案安全隐患,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安全意识牢的档案管理队伍。
将“监督检查”抓到底,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建立常态化的档案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对下级单位的档案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单位内部也应加强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制度执行、设施设备运行、档案信息保密等方面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形成监督检查的闭环管理,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以“应急处置”为后盾,降低安全事故损失。制定完善的档案安全应急预案,明确火灾、水灾、地震、泄密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科学、有效地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减少档案损失和不良影响,保障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与完整,为组织人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