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开始降临,万物渐渐褪去阳光的金色,寒冷和孤独已经悄然登场,只有当心灵打开的时候,灯光或许才能照亮心房。歌声在青春的夜场,笑声在欢乐的人群中荡漾,而那些形单影只的老人,却在黑暗的白天开始,企盼着明天刺眼的阳光把浑浊的眼睛照亮。年轻人在黑夜里积蓄明天的能量,而老年人却在黑夜里积攒迎接明天的勇气。知道天黑的很慢,没想到,天黑得这么慢。
曾几何时,当我们还是青年、壮年和中年的时候,我们始终把目光停留在孩子身上,而如今我们需要把更多的关爱留在家里的老人身上。我们要赡养和孝顺好老人,让他们安享幸福的晚年,而真的走近老年人的时候,想要关爱他们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们,也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所以,以下给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
老年朋友要注重处理好关于自己的“三个关系”。老年朋友,特别是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回归到家庭生活的老年朋友,要知道自己即将从忙碌回归于平淡,积极搞好心理建设,注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往往家庭是我们认为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但其实刚刚从忙碌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朋友,家庭有可能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每日早出晚归,以往总是见家里的灯光,看不见家里的阳光,总能分享家里的晚餐,却见不上家里的午餐,没有了往事工作的忙碌,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最积极做好家庭才是归宿的心理建设,阳光的投入到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来,这是安享幸福晚年的前提。二是要处理好自己与“亲人”的关系。身边的亲人、家庭里的成员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也是我们时时的牵挂。要妥善的应对和处理好与身边亲人的关系,特别是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成为心理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必要参数。子女长大成家立业独自生活是必然趋势,对“空巢”现状有足够的心理认知,生活在给我们幸福的同时,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多的无奈,对于自己的老年生活方式要有提前的思考和打算。对于子女的家庭生活和家庭事务,在尽量参与的情况,要量力而行,把握好参与的“度”,处理应对不好,往往会“受累不讨好”和“清官难断家务事”。三是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要学会善待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很好的“家”。最好是能有自己的个人爱好,其实读书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让心灵安顿下来的最好良药。如果身体可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可以跳广场舞、健步走,也可以参加书法绘画摄影、养花、养宠物等运动量小的活动。如果都不喜欢,也可看电影、看电视剧,听曲艺、戏曲等,关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手机也可以看世界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要注意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疾病的关系,要明白步入暮年,疾病会不请自来,最好能了解一点中医养生的知识理念,要学会和自己所患老年性疾病作“朋友”,既然请不走,就好好善待自己,这样可以更好的安度幸福晚年。
年轻朋友要明白关于相处老人的“三个硬道理”。作为年轻朋友来说,最为牵挂的老年人,应当说主要是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人相处好,孝敬好父母要明白三个“三个硬道理”。一是明白“色难”是硬道理。在物质条件富足的今天,用父母话说,每天都如同过年。在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的前提下,更为关注自己在子女的“被重视”“被需要”“被关怀”,正所谓穷子难为孝,富家好孝名。每个人都有一个“孝”的标准,关于“孝”的定义。其实孔老夫子也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告诉我们,“孝”其实很简单,但就是很难做到,那就是“色难”。“色难”的意思就是不要给父母脸色看。真是从心底发自内心的尊重父母的意见,这才是“孝顺”的本义。曾几何时,我觉得,孝敬父母不如孝顺父母,其实孝顺父母不如做到不给父母脸色看。相由心生,不给父母脸色看,这是真正从心底把父母放在心上。一切都是真诚的,穷苦也是真诚的,富贵也是真诚的,我们也都将为人父母,人生的过程也要经历,与真诚的子女在一起,大家同甘共苦,这才是一家人。引申一下,如果我们真正的去尊敬一个人,就不要给别人脸色看,这也是“色难”在父母、夫妻、兄弟、上下级、朋友等等之间的引申。二是明白“陪伴”是硬道理。家人的陪伴是缓解老年人心理问题最好的良药,我们依然记得那首《常回家看看》,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忙碌成了年轻人的主题,像父母养育我们那样的去陪伴父母成为奢望。特别是当家中的老人出现了重大变故,或是生病,陪伴就显现更为重要,要及时关注老年人由此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不过现代科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缓解这一难题。可以通过电话和视频多与老人沟通聊天,让老人感觉到被需要,理解无法真实陪伴的困难。对于年龄偏大、老年性疾病日益显现的老年人,还是要及早考虑好陪伴安享晚年的方案,让老人切身感受到家庭温暖。总之,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生活重担,能够陪伴老人是每个人的幸福机缘,要想尽办法,挤出所挤出的时间,能陪陪老人就多陪陪老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三是明白“沟通”是硬道理。有效沟通是老年人的精神所需,大量医学临床证明,保持语言的沟通交流可以减缓墨尔海茨综合症的发生。同时,有效的沟通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可以经常向老父亲沟通为人处世经验之谈,可以向老母亲沟通家务琐事的处理方法,在老人身体尚好的情况下,让老人适当参与到年轻人家庭生活之中,让老人觉得自己不服输、不服老、不怕老,积极向上的过好每一天,更好满足向往美好生活、向往天伦之乐的心理需求。
关于人生衰老的问题,核心关键还是我们每个人对生命健康的合理认知,无论是老年朋友,还是年复力强的我们。我们不是在应对身边亲人父母的衰老,就是正在前往衰老的路上,老人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明天将要面对的明天,妥善的处理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就是为我们自己的明天提前所做出的实战。
真心的希望身边的朋友们,父母老人健康,家庭幸福欢乐!
以上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