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在家族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人民日报、团中央痛批: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昨晚跟妹妹讨论,没有达成共识。但我知道,只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不让孩子干家务、忽视孩子待人接物的教养,一定是不对的。
今天看到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古人说的“有余力,则学文”是多么智慧。做人永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直以来,大学都被当成学生乐园,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告诉你:“苦过高中,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大学混日子的人,废掉的不只是这4年,很有可能,废了一生。
弟媳说:
“大姐恭喜你 已经从关注孩子青春期问题成功过渡到大学生问题啦~~我还在孩子英语启蒙中匍匐前进[偷笑]不过身为大学扩招后的一批大学生,文章里面报道出来的问题,我在大学都见过,甚至自己也曾经是其中一员,荒废了很多时间,所以当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内心会有很多惧怕,担心自己的孩子未来也会这样,也有很多反思,为什么自己在大学时代会如此迷茫?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社会整体氛围的浮躁,快速发展带来应接不暇的诱惑,人们意识上的迷茫与不知所措,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以及教育理念无法适应城市化发展。与其批评大学生,不如说大学生是整个时代的产物,可悲也可怜。当然,我身边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总结他们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正面、积极、以及善于思考,在错综复杂的信息大潮中,不会随波逐流,能依据稳定的价值观而做出清醒的判断。如此想来,对于鼎鼎未来,我内心的惧怕和担心慢慢减少了一些,也更加明晰在成长的一点一滴细节处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是多么重要,特别是他们未来面对的环境将更为复杂,会有很多是我们都不曾经历过的,老经验有时候未必能处理新问题,父母坚持自身的学习力,与孩子一起成长也变得更为重要,这一点我从@刘金玲 大姐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谢谢大姐分享的文章,带给我很多思考,以此回复。”
四哥说:
群里所有的身为父母的亲们:在大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抓孩子的教育一个是要学方法、要学理论、要结合你家孩子的特点,二个是千万不要溺爱,不要几双眼睛整天不离孩子、过分关注,不要把自己没有达到的人生目标让孩子来完成。三要三不要,知道不?“
我们已经活成了父母要求的样子,而且我们终于有能力让子女可以活成他们自己希望的样子了!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也没有赶上家校捆绑的岁月。但是做家务的劳动被保姆替代了,这是一个教育的缺失[囧]
侄儿媳妇说:
“我想说我们终于活成了父母要求的样子而且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活成我们希望的样子,中国父母们从来没有问过孩子们希望自己怎么活、怎么过?幸运的父母和孩子就是正好默契的达成一致,没那么好运气的家里就出现了逆子[捂脸][捂脸][捂脸]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和奋斗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撇嘴][撇嘴]可惜中国孩子从小被各种教育成:听话和顺从,于是在没有强迫指引的情况下自己也不明白到底要怎样?很迷茫已经是目前在校大学生们的通病,据我浅浅的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有百分之十的人在服用抗抑郁药物,还有很多没检查的。。。颓废是很多在校大学生们的标签,生活、人生无兴趣无目的。。。还好我们目前有生活的重压,起码有压力会有动力和目标[奸笑]”
我说:
“学习成绩只是结果,我在反思,今后要从源头抓起,先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对的人。人对了,不管放到哪个环境,都会勤奋、上进、努力、有责任感。我家今后要让孩子做家务、吃苦、自律、节制,学会感恩、待人接物和基本的做人做事的原则。这些远比学习成绩重要。
小雨是真正地为了求知欲学习,所以她每天都很充实,不用我们督促。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求她自己叠被子,收拾房间,吃饭时端菜、摆碗筷。
咱们只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自身做起,不迷失,多自省,记住“三要三不要”准则。
以后桐桐和小雨在行为习惯、待人接物上出现的问题,你一定要告诉我。我需要你这面镜子
我们需要。因为自己的孩子问题,自己并不清楚,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父母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
四哥说:
“你们对小雨的教育是正确的,结合了她的特点,不强求什么。对桐桐的教育有很多错误,要求过高,我们指出来你们也没有听进去,造成他有不良习惯。总之,我看到了你们的进步。其实,我们在教育方面也犯过不少错误,但们能反省,能改。这是我们与愚父愚母的区别。”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希望更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