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分类区分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学术分类,史料核心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区分关键在于是否为“历史事件直接遗留的原始材料”,具体类型与区分方法如下:

### 一、核心分类:一手史料 vs 二手史料(最关键区分)

| 类型 | 定义 | 典型示例 | 区分要点 |

|------|------|----------|----------|

| **一手史料(原始史料)** | 历史事件发生时**直接形成**的材料,未经过后人加工。 | - 实物:文物(如甲骨文、青铜器)、遗迹(如故宫、兵马俑)<br>- 文献:当时人的日记(如《蒋介石日记》)、书信、官方档案(如明清奏折)、条约原件(如《南京条约》原本)<br>- 口述:亲历者的回忆录音/访谈(如抗战老兵口述) | 1. 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同步”或接近;<br>2. 主体:由亲历者、参与者或当时官方/机构创作;<br>3. 性质:未经后人“二次解读”,是历史的“直接证据”。 |

| **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 后人根据一手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加工、分析、解读**后形成的材料。 | - 著作:历史教材、学术专著(如《中国通史》)<br>- 文章:历史论文、评论文章<br>- 影视:历史纪录片(如《大国崛起》)、历史剧 | 1. 时间:晚于事件发生时间,是“事后总结”;<br>2. 主体:由非亲历者(历史学家、研究者等)创作;<br>3. 性质:包含作者的观点、解读,是对一手史料的“再加工”。 |

### 二、其他常见细分类型(按载体/内容)

这是对“一手/二手”的补充分类,需结合上述核心标准判断其属性:

1. **文献史料**:以文字记录为主,如史书(《史记》,需注意:《史记》记先秦史是二手,记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期是一手)、档案、书信、报刊、契约等。

2. **实物史料**:以实物为载体,如文物、遗址、工具、艺术品等,**几乎都是一手史料**(除非是现代仿品)。

3. **口述史料**:亲历者的口头回忆,录音/文字记录稿为一手;后人根据口述整理的故事、传说,可能变为二手。

4. **图像史料**:当时的绘画(如《清明上河图》)、照片(如民国老照片)、地图(如古代疆域图),多为一手;后人绘制的历史插画则为二手。

### 关键区分口诀

- 看“时间”:事件发生时的材料→优先算一手;

- 看“作者”:亲历者/当时人留的→大概率一手;

- 看“加工”:没经过后人解读的→基本是一手;

- 反推:教材、通史、纪录片→几乎都是二手(用一手史料编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