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家档案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遵义市史志办公室 尊敬的各部门领导、专家: 您...
关于周沆生平史实的考辨,我们此前已多次撰文梳理核心证据,并就贵州文史研究馆所刊简历中的谬误致送公开信,至今未获回应。历史人物的生平叙述不仅关乎个...
前言 经考证,这首诗是1932年周沆于大连,专为同乡邢端五十寿辰而作的祝寿词。周沆与邢端皆为贵州籍士人,二人共同经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云变幻,在官...
当后世研究者纠结于《满洲编年纪要》《满洲水道源流考略》中的“满洲”二字,试图将其与伪满洲国的政治符号捆绑时,实则触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主权危机...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记忆中,李根源、蔡锷等名字因与革命直接关联而被反复提及,而1910年李根源调离后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管理脉络,却常因“总...
案头那张模糊的祝寿词照片,已在时光里泛黄了十年。纸页间,周沆为邢端所作的词句如星点散落:“驱车已过黑水部”“西喇木伦白台山”“此是唐松漠都督”。...
周沆为邢端写下的祝寿词,像一幅被时光揉皱的地图。那些看似随性提及的山川地名,实则是他用脚步在近代中国大地上踩出的印记——从南国山林的喘息,到长江...
遵义老城的青石板路,或许还镌刻着七十余年前的焦灼与勇气。那些被时光磨亮的砖石,默默承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护城往事——1949年秋冬,当解放的曙光即...
外曾祖父周沆在中东铁路的任职经历,曾是我探寻家族历史时的谜题。经家族记忆与史料反复互证,这段过往的轮廓愈发清晰。 一、家族记忆:档案里的朴素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