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伯虎,那当真是家喻户晓。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嬉笑怒骂,抱打不平。尤其以星爷主演的那部《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出神入化,让唐伯虎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但这都是传说。根据《明史》记载,真实的唐伯虎并不是这样。其满腹经纶不假,但命运却是多舛,甚至孤独至死。
唐伯虎其父经商,家境殷实。纵使这般,其父并没有懈怠对其的教育。因此,他从小并没有过上逍遥自在的公子哥生活,而是陷于非常重的学业里。付出终有回报。16岁那年,他在考取秀才时头名,在苏州成为红人。3年后,经媒人介绍,取当地徐家女儿为妻,过上稳定的生活。29岁参加乡试,高中解元。更是达到人生的高峰。
奈何,人或者总是有不同的坎坷。唐伯虎刚到巅峰,却因为意外直接落入地狱。他的文章隽永,立意深刻,考解元期间得到主考官梁储的赏识。还特意把他的大作交给礼部侍郎,大学士程敏政拜读。程敏政读后也连加赞赏,更希望他能早入庙堂,有所建树。机会很快来了。朝廷举行全国统考,以便吸取更多的人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主考任务竟然委任给了程敏政。
得到这个消息,唐伯虎很是高兴。对考试他原本是有把握的,现在恩师还是主考,看样给唐门光宗耀祖的时候到了。当下,他和同学徐经作伴,前往京城参加会考。到底是年轻,不懂得人心难测。唐伯虎想不到,徐经给他将带来巨大的灾难。两个人首先到程府拜见了老师,养好精神应对考试。可徐经是那种心术不正的人。为了有好的成绩,他花高价钱,通过程主考的心腹,提前把考试题目搞到了手。当然,他并没有告诉唐伯虎。
这次考试内容,搁到现在来说,就是爆出了冷门。很多学生苦读的知识有点用不上。唐伯虎有真才实学,答题也是得心应手。至于徐经,因为提前得知内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自然也不犯难。考试结束后,所有卷子都送到程敏政手里。阅完卷,只有两份特别出色。程主考情不自禁的说,能有如此出色的答题,必属唐寅和徐经。说者无心,听着留意。有人据此推断,这次考试已经泄题。可怜程敏政还蒙在鼓里,不知大难临头。
没有考中的考生就联合告御状,说程敏政袒护自己的门生。皇上得知后非常生气,着令将三人入狱,并严审。徐经也是富家公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当下就交代出真相。还声称,唐伯虎也参与其中。好嘛,好人死到证人手里,唐伯虎浑身是嘴也难以说清。幸亏程敏政在朝中的根基深厚,平日与同事也相处不错。他们就向皇上建言,徐经的话不可信,程大学士不是那样的人。皇上闻听有理,派刑部,吏部重新会审。徐经改口说,以往是屈打成招,与程老师,唐寅无关。
真相大白后,皇上就给予程敏政和唐伯虎平反。为了安慰他受伤的心灵,让他去浙江做个县令。唐伯虎却有个傲骨,坚决不接受这样的恩惠,不去岗位任职。这个决定让妻子徐氏得知后,她很是生气。原本跟着你是指望你飞黄腾达,我也能当上官太太过把瘾。如今,你连最后的机会都不要,你这人看样是靠不住啊,奴家还是赶紧准备后路吧。得了,人家收拾下属于自己的嫁妆,直接不知去向。
如此打击,让唐伯虎心灰意冷。他也离家出走,游离于山水之间,靠卖字画为生。期间,明宗室宁王朱宸濠找到他,希望他能归于其麾下。唐伯虎接受条件,准备再拼搏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伯虎看出门道来了。宁王并不是看中自己的才华,而是想利用自己的名声为他招兵买马。筹措粮草。唐伯虎很生气,后果当然很严重。他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怎么离开?装疯卖傻。这个举动竟然骗到了头脑简单的宁王,顺利的放他回家。
唐伯虎再次漂泊于江湖。好在他的字画很容易卖出。靠着这些收入,在苏州买了几间草屋,起名“桃花庵”,算是有个落脚之地。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就是创作与此。最值得欣喜的是,有个叫沈九娘的女子来到他身边,给予他很大的关怀,堪称红颜知己。可是,唐伯虎沉浸这种快乐没多久,年轻的沈九娘却因病过早的香消玉殒。连续惨无人道的打击让唐伯虎彻底崩溃,他终日酗酒,日子再度艰辛。有时还得依靠文征明、祝允明的接济才能度日。
慢慢的,唐伯虎看淡了所有,开始信佛。以此淡化自己多苦多难的生命。明嘉靖二年(1523)秋天,唐伯虎和友人前去东山游玩,突然看到苏东坡的词,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他顿悟。回家后,挥毫而就,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惧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天妒英才,写完没有几日,54岁的唐伯虎带着孤独和纠结驾鹤西去。自此,曲终人散。文征明、祝允明前来为他料理后事,并撰写千字墓志铭。现在看来,这个墓志铭成为记录唐伯虎最好的资料。
唐伯虎的真迹多被转卖。直至万历年间,有江苏书商慕其名,赏其才,花高价收购其作品,才使得作品有所流传于世。记载最多的也就是《明诗纪事》和《海虞古今文苑》。唐伯虎的一生可悲可叹,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其太多该有的风华。年轻时意气风发,中年时怀才不遇,老年时孤独至死。只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两句桃花歌成为盛世经典。(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