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把图改完了,今天在家买菜、读书。我热爱买菜,喜欢菜场里那种人间烟火气。但买菜也是一门学问,如何买到好的菜、如何货比三家、如何识别店家的套路等等,都是有讲究的。以前人们买菜都会讲价,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讲价了。菜场经过一些价格和质量的整顿,相对而言也买得比较放心了。
在店家买了一把蔬菜,又看到毛豆不错,但一把的量太多了。店家说,要买就是买一大把。旁边有个人附和道:“这毛豆好!”我便买了。买回来走在路上,又有一个路人看到我拿的毛豆,夸赞这毛豆好,问是在哪里买的。这毛豆真有那么好?我买回来,拿一半水煮,味道确实很好。
下午在家读书,看完了赵丰老师送我的《杨伟名评传》,如下图。里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内容。这个人物身为农民知识分子,在当时提出了一些超越时代真知灼见,却因对某些问题的批判而遭遇不幸,像苏格拉底一样选择服毒自尽,是很了不起的。陈忠实和梁衡等人都为他写过文章,足以证明他是被后世所肯定的。现在有没有这样的人物呢?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有没有受过教育,这样的人终归是藏不住的。然而,如今的社会大环境,未必能让这种人出现。我认为这种人也属于圣人的一类,而网上冒头的那些所谓的圣人,都是假的。
由于几乎已经退网,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圣人等事与我关系不大。昨天看朋友圈又一作家出书,也很感兴趣。他终于写出了号称“瓦尔登湖”的作品,而在这之前他对生态是略有微词的。在我发表了某些文章后,可能也对他产生了一些影响,这是好事。我最早关注他,因他踏上了文学的道路。现在他也几乎不上网,而我成了半个作家,这大概也是一种缘分。不同的作家流派是不同的,而在我所处的地域里,尚未找到我属于的流派。但我与他们的三观是大抵相近的。
现在的社会,急功近利,太浮躁了,而根源问题在于经济。倘若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也不存在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现象了。有老板询问我是否去工作,而我想写作、买菜,不愿去遥远的都市里上班。我现在是不坐班的,远程跟作家们交流,远程地做一些事。互联网是双刃剑,应该学会正确地使用它。
我自己的书迟迟没有动笔,因现在处于巨变的阶段,我的思想也在时刻改变。因此我选择持续阅读,并给自己一些写作上的磨练,比如在这里保持每日的更新。为了防止被人抄袭,我的很多文章都是不发在网络上的,但现在这个大环境,谁抄谁完,也不要紧。我喜欢跟那些老作家打交道,学一些知识。今天看苏北发了一个醋溜白菜的做法,可以学习。
我希望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字,而非局限于投稿挣钱。有的人为了真理可以放弃生命,这是何等境界!我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在写作上,需要沉下心来,不被大环境干涉和左右,打磨出好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功底。不然,无论是面对圈子里各位名作家,还是面对我自己,都问心有愧。
(另:奢侈的享受并不是人生目标,创造价值才是。读的书越多,越明白作家们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光鲜亮丽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衣服化妆品名牌和奢侈享乐,更不是国外定义的那些东西。要紧惕互联网上三观不正的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