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了这么些年数据,我们的水平还不如2200年前的古人?

1982年,一批废铜烂铁在天津,静静等待回炉销熔。

天津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从这批废品中拣选出一件残破的铜戈,根据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典型的秦国兵器,距今足有2200年。

铜戈的一面有3行铭文,细如发丝,共十七个字:

十七年,丞相启、状

造,郃阳

嘉,丞兼,库(月隼),工邪

短短十七字,概括了这件兵器从生产工人、仓库保管,工厂负责人,一直到中央政府的总监制者。

铭文的意思:

“十七年”,造于某位秦王的十七年,至于是哪位秦王,有待考证。

“丞相”,秦国政府的首席大臣,是监督该兵器制造的最高责任者。“启”、“状”,人名,某秦王是七年制造铜戈时,两位出任丞相的人的名字。

“造”,制造。“郃阳”,县名,该铜戈的制造地,当时属于秦国首都内史地区。

“嘉”,负责铸造该兵器的工师的名字。

“丞兼”,丞,副工师;兼,副工师的名字。

“库(月隼)”,库,保管该武器的仓库;(月隼),该仓库负责人的名字。

“工邪”,工,铸造该铜戈的工匠;邪,工匠的名字。

这种制度,叫“勤名工官”,即监督了产品质量,又管理了产品流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追责到人。

战国,秦孝公时期,秦国推行变法,经过整整一代人的努力,秦成为当时最先进的法治国家,令行禁止,言出法随。表面上看,变法让秦国军事实力飞跃,实质上,法律首先保障的是秦人整体效率,在强悍的法治下,物尽其美,工不逾期。

当下,管理、协作、纪录、提醒工具多如牛毛,工程、食品出了问题,原因却说不清道不明,含糊其辞,耐人寻味,发达如斯,是不能追责,还是不愿追责?

曾看一篇文章说道:我们一周的信息量,已经相当于古人一生。真假尚未考证。

古人寥寥信息,大事不过三,却也是穷极一生,不辱使命。

如是看来,活在当下,反倒是,便捷与纷繁同在,贯通共淹没并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代十大兵器排名: 中国古代十大兵器排行第十名:诸葛亮——孔明扇诸葛亮乃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神机妙算,简直是...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4,760评论 0 5
  • 咸阳城中人群挪动,古朴的酒家人进人出,路边的小贩哟呵不停,经过百年的发展商贾及文化已经小有景象,汇集了各方奇人异士...
    苍郁先生阅读 1,192评论 1 3
  • 明天是父亲节了,让我突然间茫然,想起了逝去多年的父亲,很多的记忆都模糊了-才恐惧的发现其实我不了解我的父亲,父亲与...
    吃货美美猪阅读 502评论 1 5
  • 思想是这个时代的货币,而我们都是推销员……——忘了是谁说 首先,这不是标题党。其次,你应该深刻感觉到,除了颜以外,...
    大呓阅读 623评论 0 1
  • 昨天朋友聚会喝酒去了,居然忘记反思这回事,真是该惩罚一下。 罚什么呢? 罚自己花心思写个长一点的总结吧! 以下是昨...
    念起ly阅读 4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