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的第二天,回娘家喝二哥、三哥的入伙酒,二哥、三哥的房子是挨在一起同时做起来的,他们俩年纪相差不大,差不多时间生娃和结婚。
他们俩都外出打工,妻儿也跟随在身边生活,农村的新房子自然很少回来,因此厨房也没打灶,每次回家都和我爸妈一大家子吃、用。
随着他们的小孩慢慢长大,人口越来越丁旺,到了需要分家的时候。
趁着年末,爸爸找人帮忙打好了新灶,选了个好日子便一起办入伙了。
我们农村这边办入伙酒的风俗比较随意,设在家里,就请家里最亲的家人聚一起吃顿饭就是了。
因为在自家设宴做饭,虽然吃饭的人不是很多,可是一桌饭菜至少也得要8-10个菜色才敢请人过来吃饭吧?
做饭是个很耗费功夫的事情,要有人手帮忙才能顺利。
可是我妈这边很不讲究有事商量,分工合作,即使家里有再大的喜事,都习惯性主人家自己出面搞定,宁愿自己忙成狗,也不太好意思让兄弟帮忙。
很多时候主人家忙到团团转,而身为兄弟的亲人像个局外人一样坐着等吃。
我一到哥哥新家,看到爸妈和哥哥在厨房忙到不可开交,我便大着肚子赶紧帮忙打下手,尽自己能力去帮忙。
这个过程让我深切体会到我妈本地这边,兄弟姐妹家族之间是很缺乏沟通合作的,不免人情冷淡。
大家都习惯性的把自己家的大事小事自己张罗,即使兄弟多也没什么好炫耀的。
不过寻根问底,这些又似乎是从老一辈遗传下来的,也不是他们天生就喜欢这样做事。
不对比不知道,老公他们客家人兄弟家族之间是很团结,很讲究人情的。
每次只要家族那边有人做好事或者丑事,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坐一起相互商量齐心协力做好,总能很细致地照顾到大众的感受。
而在这之前,在我看来太过场面客套。
现在看来非常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