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老师有经典的四句话: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我把它们称之为做人四句偈,或曰人际关系四句偈。
把别人当自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许多的心理冲突、夫妻矛盾、亲子关系紧张等等,都是因为把别人当成了自己。
前段时间我看到有报道说,妈妈辅导孩子作业,暴怒之下引发心脏病;也经常听到楼上楼下传来呵斥声,“多简单,这你都不会?!”为什么会暴怒,会呵斥?是典型地“别人当成了自己”,把七八岁孩子当成了三十多岁的自己。在这样的父母眼中,多位数的加减乘除,有什么难的?他在呵斥孩子“多简单”时,他却忘了,自己已经三十多了,上完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对这类的运算已经熟极而流;他也忘记了,自己当时学的时候犯的的那些错;而孩子才七八岁,刚刚接触,对孩子来说,确实很难。而且,人和人的智力发展各不相同,即使父母小时候做这个既快又对,孩子就一定能遗传到这个特点吗?
再举个例子。学车的时候,教练常说:“倒车有什么难的,看着后视镜,慢慢倒就行。”新手往往不是碰到左边杆就是碰到右边杆,就会在心里嘀咕:“不难不难,说得容易。”教练说不难,是因为他开了N年了,经验丰富,他在说这话时,就是把新手当成自己了。再比如,妻子嫌丈夫打扫卫生不干净,是妻子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的。妻子希望地板上一根头发丝都不能有,丈夫呢,觉得差不多就行。于是就会有争吵。女儿看见老人穿着过时的衣服就生气,她觉得老人也应该时髦漂亮些,而没有考虑到老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把母亲当成了自己。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如皆是。
如何解决上述的矛盾冲突?把自己当别人就好。把自己当别人,就是说要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一想。
当我们听到七八十岁的父母还在担心儿女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时,往往会嫌弃他们唠叨,往往会说:“别操那么多心,管好你们自己就行了。”当我们能够换位思考时,就会明白养儿到百岁,操心九十九,那是老人的眷眷的爱子之心。看到新手刷医保卡挂号,怎么也刷不上,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就会这样想:我第一次时,也是好几下才成功的;他也是第一次,刷不上是正常的。
把自己当自己,说的是自尊。要真正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积极的良好的评价,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坦然地接纳自己的弱项与不足。要告诉自己,“今天的我就是最好的。”要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要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或者换个说法,要有成熟的心理自我。
有人在做一件事时,会说“我不行”,那往往是没有把自己当自己。他在和别人比较,在拿别人的标准,大多是特别优秀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有人一旦做错了,就懊悔得不行,那是在拿“不能出错”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没把自己当普通的人来看,他把自己当神了。有人在做事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让别人笑话”,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而不自知,活得没有自我。如果能把自己当自己,就会这样想,我自己的事,别人怎么想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还有一些人,他们始终没能有独立的自我,那个心理自我没有成长起来。例如妈宝男,在心理上就没能把自己和妈妈分离开。
还有我们常常说的“活出自我”,要想做到,首先就得认识自己,把自己当自己。
把别人当别人,讲的是边界和原则。人和人相处,得有边界感。什么事是自己的,什么事是别人的,自己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让别人越过自己的边界。
有些父母在孩子相处时,会操控孩子,要求他这样那样,不按自己的要求来做,那就是逆反。这就是忽视了父母和孩子的边界,忘记了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他可以有自己的思维模式。
有的人夫妻关系不好,也是因为边界不清。有人总抱怨老公,这也没做好,那也没照顾到她。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分清,在婚姻中,哪些是妻子要做的,哪些是丈夫应当承担的;哪些是自己要独立完成的,哪些是需要共同合作的。
朋友相处,也要有边界才能长久。好成一个头,往往到最后就打成一锅粥。
我们做咨询时,这个边界感就非常重要。有时,可能会希望自己能够让求助者迅速地好起来;如果没有做到,就会感到失望。当我们把求助者当求助者时,就会懂得,求助者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他有自己的成长方式,我们做了自己能做的,等待他成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