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固执地把面试与求职挂钩,应该是准备参加工作的时候才考虑的问题。但后来却发现,学校某职位竞选、某个机会的争取、实习职位甚至兼职职位,都迫不得已的参加面试,无论大小事,面试来的突如其来且频繁。而鲜有经历的我听到面试多少有点慌张,慌乱而紧张,不知所措的感觉太糟糕了。
偶然觅到一个模拟群面的机会,是一个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模拟面试,在此之前我只听说过而从未参与过,无论是从经历的补充还是经验的学习,心里都有一个声音在催促我去参加,打算翘课去尝试。(但确实也凑巧,在确认的那一刻刚好在路上碰到任课老师,顺利的请了假,为面试赢得了时间)
事实证明,这真的很赚,经验收获很多,特意总结出来以备日后回味。
- 01 情景重现 -
无领导小组讨论人数一般在6-10人,围在一起成讨论态势,坐定后开始发题,我所在组的题目是:
一艘载有12名乘客的客轮在大海中航行,因雷达失灵,轮船撞上了冰山,一个小时后沉没.轮船只带了一条救生艇,最多只能容纳6名乘客.乘客闻讯后纷纷找到船长要求登艇逃生。这12位乘客的大致背景情况如下:
船长(男,49岁)
水手(男,27岁)
某著名物理学家的女儿(数学天才,16岁)
盲童(有音乐天赋,男,12岁)
杀人犯(已有7个月的身孕,28岁)
警察(女,30岁)
医生(男,妇科主任医师,35岁)
护士(女,刚参加工作不到三个月,22岁)
女同性恋者(某跨国企业IT工程师,30岁)
某省长的儿子(大学生,21岁)
合资企业的外方经理(女,美国人,在华工作6年,38岁)
回乡探亲的民工(男,回族,孤儿,29岁)
任务与要求:通过讨论代表船长做出决定,让其中的6名乘客登上救生艇,并向其他乘客说明理由。3分钟阅读材料,20分钟小组自由讨论并达成一致观点,期间每人先用1分钟陈述自己的观点,3分钟总结汇报。
流程是先做1分钟自我陈述,然后20-30分钟小组讨论,最后做3分钟的总结汇报。刚收到题目其实有点紧张,题目并不难懂,但有那么一瞬间大脑是空白的,因为题目开放,不知道该往哪个方面思考,后来仔细看了选项,在同类型职业中先开始排除选择:
选警察不选杀人犯、选有经验的医生而不选参加工作不久的护士;
紧接着忽然有了思路:选择具有逃生技能的人,这样才可以使存活率最大化,于是又有了选择:
物理学家的女儿且是数学天才,杰出的数理能力对逃生会有帮助、船长和水手则是航海中必不可少的人员、在华工作的美国外方经理精通中英文,有语言技能方便沟通。
于是答案清晰地给出了——船长、水手、数学天才、警察、医生、外方经理。此时看题时间也刚好结束。
在个人陈述阶段我第3个发言,由于想法很仓促,故而前面两人发言时还在思考自己怎么发言,结果错失了前两位的想法;不过在自己发言时还是很顺畅的表达了想法,蛮好的。
后面六个人分别发言,但出现了观点未阐述清楚便到时、理由阐述很唐突、重复观点等情况,而这些都是自己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很快进入了小组讨论阶段,刚宣布进入小组讨论,6号女生率先发言,错失了首先发言的机会。冥冥中能意识到首先发言的人肯定很吸睛的,那一瞬间有点落人之后的痛失感。接着2号、1号,也都阐述着观点,其看法都与我的一小半相似而一大半相悖,于是小组讨论阶段我的发言便成了某个小点的讨论赛,正反观点的辩论赛,而不是全局的考虑与组织。最后达成了选择——水手(理由是船长和水手职能类似,而水手有操作经验,比船长更有价值)、数学天才、杀人犯(怀有身孕,相当于救了两个人)、警察、医生、外方经理。
其实我很不同意选择杀人犯,因为如果换位思考,剩余留船的人肯定很难接受选择杀人犯逃生,是很容易引起不服众而混乱局面;其次杀人犯虽然怀有身孕相当于救了两个人,暂不考虑逃生中会增加逃生复杂度,而且即使存活后杀人犯依旧需要服刑甚至是死刑,肚里的婴儿的生活亦是问题,故而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其实并不是最优选择。
但是最后我并没有再去反驳,选择了妥协,讨论阶段也到了尾声。
最后是总结发言,多数人选择了7号去发言,我亦选择了沉默。
整体下来,除了个人陈述方面觉得自己逻辑思维很清晰外,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阶段显得很逊色。
- 02 点评 & 技巧 -
· 自我陈述时建议以这样的逻辑组织发言: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简单的优势背景;然后,摆出观点或看法,简要说明即可;最后给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给出理由支撑。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自己在前面发言,核心创意点不要和盘托出,容易被后面发言的人抄袭、改进并引申,从而优胜;发言时间要在45-55s之间,不可过少,也不能超时。
· 小组讨论阶段,首先发言的人向来被评委认为是最具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很快抢到机会和把握机会的人,不过发言也要有讲究,要开好头,否则会弄巧成拙。
首先发言的人可以采用这种逻辑:
总结刚才所有人的观点,然后阐述接下来该怎么做的指导
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组织发言时,要求能够准确把握前面发言者的观点,总结的时候便可以得到在座的认同,更容易提升影响力,故而前期的记录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微表情的把握也很关键,比如别人做陈述或自己表明观点时要有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点头示意等互动,最后,采取以点带面,举实例等方式,提高说服力,比如此题可以类比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处理手段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得到更好的认同感。
另外,在讨论发言时,如果对别人的观点表示认可,此时不要认为这个观点和自己相同,就不用表达意见而陷入沉默,而应当给予明确的态度,并充当观点“推销”者,促成观点的最后统一,可以作为观点的额敲定者,同样不失优势;
而面对别人阐述的观点很不认同时,不应该直接驳倒,否则不仅容易引起争执,而且不利于自己观点的传达,因为直接驳倒对方,对方的第一反应是搜寻论据来证明他的正确性,而自己提出的观点别人听得并不认真且不会被人充分考虑,得不偿失,建议以“先肯定后转折”的方式进行发言,这样可以使自己先充分考虑到别人想法的优点,其次能够抛出自己新颖的观点,是很有团队意识和处事手段的做法。
在讨论阶段除了首先发言者外,通常还有这样几种角色:计时者、记录者、总结者、掌控者。
其中,计时者最忌讳充当类似“还剩7分钟”、“还剩1分钟”的报时功能,而应当充当承上启下的作用——先总结刚刚讨论的结果,然后再说,大概还有10分钟时间,我们接下来该XX(提议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样可以完美诠释计时者的角色;
而记录者通常会成为最后的发言者,这要求记录者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够很快抓住发言人的要点,并清晰记录整理,而整个过程也忌讳变成记录器,只匆忙记录而忽略发言的质量,例如“X号你的观点时YYYY吗?哦,好的,你们继续”,这种纯记录是要不得的,而是应当在充分了解对方观点后,相应融入自己的想法,因为记录者本身拥有把握所有人观点的优势,可以站在全局角度进行调度,很可能会反转为掌控者的角色;
对于掌控者,是评委认定的leader潜在优势的存在,应当能够把控整体的局势,朝哪个角度讨论,观点的定论、时间进度的把控等。
最后是总结者,属于一个双刃剑的角色。一般而言,如果对自己前面的表现已经很有把握胜出了,是不建议再去争取总结发言者的角色,因为前面表现优秀的话,评委自然会对你的表现期待更高,假如总结得不如意,会大大降低评委的印象从而可能从高分跌落到低分;而一个发言很少的人充当总结者,则评委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认为这个人还是很有才能的,是一种翻身机会。故而总结者的角色应当慎重对待。
最后,面对小组讨论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两类人——强势者、沉默者。
面对很少发言的人,不应当抢夺这样的人的发言权,反而应当积极给予这些人机会,例如直接点名询问“X号同学,你还没有发言,是不是思考到更好的方法了?要不探讨一下你的看法”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失去自己发言的机会反而可以透露出领导者的基本素养,让评委青睐。
而对于强势的人,想发言却无法发言时,可以“挖坑”对强势者打击,比如:“X号同学,你又打断我的发言,我还没说清楚观点你就驳斥,这样不太好吧?”一方面可以让强势者收敛一些,另一方面可以侧面提示评委这种强势的人很影响团队意见的挖掘,降低评委给强势者的好感分。
另外,面对太多优秀的人的时候,还可以直接选出观点的对立面增加发言机会。比如自己长时间没有机会发言,而团队此时对某一观点统一认为应当选择A,则你可以抢言,我认为应当选B。此时团队就会走向一个趋势——听你的想法并促使你从选B改为选A,此时你有充分的发言机会进行阐述观点。但是一定要注意必须见好就收,不要坚持,为自己赢得发言机会显露逻辑思维能力。但此方法仅适用于两难选择性题目,即选A选B都不为过的题目,而不可以是明显A对B错的题目,否则会得不偿失。
总体而言,一次不错的体验,醍醐灌顶,同时某些技巧在平时小组讨论的时候也可以拿来运用。期待下一次模拟面试,争做面试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