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心理分析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申荷永教授的回答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分享)
提问:荣格的心理分析,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申荷永: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看我能从什么角度来回答。
这样说吧,首先是人格的不同。曾有这样一种说法,你若是父亲的好儿子,那么,你去学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你若是母亲的好儿子,那么你就去学习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所表现的,是一种严格的父亲权威;而荣格所展现的,则包含了母性的内涵。
当年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破裂之后,两人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秘密通信”,试图通过相互的分析,来寻找不合的内在原因。这是1913年前后。当荣格1921年完成他的《人格类型》理论的时候,他发现,不仅是他自己在意识或认知层面与弗洛伊德冲突,而是在人格层面;而且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分裂,可能也是如此。
从理论上来说,荣格1912年出版的《里比多的象征与转化》(Transformations and Symbols of the Libido,英文翻译的时候用的是“无意识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Unconscious)是他们分裂的重要依据,其中呈现了对无意识的不同理解。比如,在弗洛伊德看来,性就是里比多,或里比多就是性或性力的冲动。但是在荣格看来,里比多包含了性,但应该被看作是广泛的生命力或生命冲动。“性”尽管很重要,对于所有的物种,但对于人类的文明来说,已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比如变成了文化的象征性意义。后者是荣格的观点。
再比如,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俄狄浦斯情结,也被称之为俄狄浦斯神话十分重要,几乎可以说是整个精神分析核心。但对于荣格来说,俄狄浦斯神话尽管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并非这神话本身,而是神话本身的创造。
这也就涉及到了两者的不同理论建构。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潜意识(Unconscious)主要是属于个体的,主要表现为被压抑的性,或者是由情结构成,比如俄狄浦斯情结;对于荣格来说,潜意识是集体的,我们一般称之为集体无意识,主要表现为原型意象和象征,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组成,比如诸多的原型意象。
当然,在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还有其他一些不同。这让我想起好多年前,我曾去广州的美国领事馆签证。在签证的窗口,本来是等着被审问是否有移民倾向的时候,没想到那位负责签证的美国领事问我:“你是心理分析的教授?”我说“是”。于是他问:“那你说说荣格与弗洛伊德有什么不同。”
若是作为一个简要的补充,那么,荣格本人,以及荣格心理分析家们,都十分注重中国文化,并且与中国文化有着相当充分的交流。而弗洛伊德,尽管也曾写信给中国学者,但是没有太多的实质性接触。就目前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的3000余荣格心理分析师来说,几乎都熟悉《易经》,都读过道家经典《太乙金华宗旨》(荣格与卫礼贤合著的《金花的秘密》),都喜欢老子和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