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写作优库‖第五十三期/523/1001《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作者:[美]安东尼奥•达马西奥译者:李婷燕

02

生物价值的演化(部分节选)

马克·吐温认为,虚构之事必须可信,这是虚构与现实的最大差别。现实可能会令人难以置信,而虚构则不然。因此,此处我对心智及意识的叙述并不符合虚构的要求。事实上,这些叙述与我们的直觉是相悖的,它令人类讲故事的方式焕然一新,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和大众的期望。但这并不能削弱这些观点的正确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意识加工的背后隐藏着无意识心智加工,这种看法已不新鲜了。一百多年以前,这一观点首次出现,当时的大众对其颇感惊讶。但在今天看来,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虽然这是一种广为人知的观点,但鲜有人意识到,早在生物具备心智之前,它们就已经表现出了高效的适应性行为。事实上,这些行为与具备心智、拥有意识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相似的。这些行为必然不是由心智产生的,更不是由意识产生的。换句话说,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并不仅仅是共存的关系,事实上,即便意识这位搭档不存在,与维持生命相关的无意识加工也能够独立存在。

就心智和意识两者来说,演化导致我们拥有了不同类型的大脑。第一种脑能够产生行为,但似乎并不具备心智或意识,比如说海蜗牛的神经系统。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让这种海蜗牛大红大紫。另一种脑则能够产生行为、心智、意识所有这些现象,人脑当然就是最好的例证了。第三种脑能明确地产生行为,可能会产生心智,但还不清楚它是否能够产生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这种意识,昆虫的脑就是这一类型的例证。

在没有心智和意识的情况下,大脑也能产生得体的行为,这令人感到惊讶,但故事还未结束。事实证明,即便是像单细胞生物这样根本不具备大脑的低等生物也明显表现出了有目的的智能行为。这又是一项为人们所忽略的事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