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轨迹:从迷茫到逐梦的蜕变
2020年,我迎来了人生中极为关键的身份转变,从一名高中生蜕变成为大学生。这一年,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小县城鹤城,奔赴西部大城市蓉城求学。在小县城的十年时光里,我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深受家庭、学校以及身边那十多个亲朋好友的影响。来到大城市,不仅是地域上的跨越,更是思维的全新开拓。这里,我初次接触到现代生活方式,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探索兴趣爱好,追寻内心的思考。
在经历了19年长达三个月左右的迷茫与抑郁期后,我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那时,母亲的离世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不断问自己,这辈子究竟应该追求什么?那时的答案是体验与经历,渴望留名青史,追求钱权名利,积累资源,获取社会地位。
进入纺专后,我开启了写作之旅。尽管这一年在写作上成果并不丰硕,更多精力放在了新媒体运营的学习,比如公众号运营和在拾柒写书练习,但这一年收获颇丰。尤其是暑假,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实习项目,打开了简历经历积累的大门,也开始真正融入纺专,参与了八十周年校庆,接任棋社社团负责人。尽管因疫情大学生活体验不佳,但二十岁的我,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2021年,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我大概率不考虑升学,这一年下半年便要开始实习,3、4、5月成为大学生活最后的时光。618期间,端午节那天,我花费四百大洋将拾柒文集打印成书,算是给自己迟到的二十周岁成人纪念礼物,那时我已参加工作。6到8月,我在京东物流成都亚一园区仓库进行了两个月煎熬的轮岗实习,每晚班都在思考人生,深知这份工作于我而言毫无意义,内心对写作的渴望愈发强烈。
2022年,疫情防控仍在继续,我居住在天府花园小区。年末,我参加了17k中文网网络作家培训,向着写作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2023年,我彻底告别校园,正式踏入社会。这一年,我拥有了多重身份:在野草文学工作室,我以写作为主;学习法律事务,成为一名新生;在方相网络,我是个体业主。不同身份的转换与尝试,让我不断成长。
2024年,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投稿。4月,我向百色作家公众号投稿一首诗歌,随后被李老师邀请进入社群微信交流。下半年,我陆续向十个公众号投稿,还尝试向两三个广西本土文学期刊投稿,尽管大概率未中,但这是我勇敢迈出的第一步。11月,我参加了青年诗人(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管)函授班的诗歌写作学习,这一年,我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将过往的积累逐步体系化。